美文网首页
认知吝啬鬼:我们常犯的3个错误

认知吝啬鬼:我们常犯的3个错误

作者: 崇德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0-22 19:47 被阅读168次

人类大脑所遵循的准则:能不用,则不用,该用脑时也不用。

——大卫·赫尔

先来一道由赫克托·莱维斯克设计的一道研究题目,看看你会选择什么结果?

杰克正看着安妮,而安妮正看着乔治,杰克已婚,乔治未婚。请问是否有一位已婚人士正在看着一位未婚人士?

A.是        B.不是          C.无法确定

先给出你的答案,再向下看。

根据赫克托·莱维斯克团队的研究结果,这道题的错误率高达80%。这道题最容易得出的答案是C,因为答案中未提及安妮的婚姻状况,让我们觉得这道题是因为信息不足而得出的答案,但是这却是一个错误的答案。「认知吝啬鬼」以肤浅著称,人们倾向于寻找出显而易见的表面信息,而不愿意对信息进行加工推论。

针对这道题,可以假设,如果安妮已婚,那么答案是A;如果安妮未婚,答案仍旧是A。这下你明白了吗?大脑是很懒惰的吝啬鬼,它不愿意运转大脑,我们常常脱口而出的都是大脑的自动反应,而大脑的自动反应往往不是「利己」的,也就是说不是都对你有利的。

下面来看看我们常犯的3个认知错误分别都是什么?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如果能避免这样的认知错误,定可以提升和改变我们对事物的本质认知。

第一个常犯的错误:属性替换

属性替换,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的大脑时长会拿简单的问题替代复杂的难的问题。

再举一个例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曾今和他的同事做过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

球和球拍的总价是1.1美元,已知球拍比球贵1美元,请问求的价格是多少?

在这项测试中,很多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和哈佛的高材生,张口答案就是0.1美元。但是答案对吗?显然不对,只要略微计算,你就会发现这个答案是错的。大脑根据自发意识对答案进行了回答,而不愿意去进行加工分析,导致认知错误。

当然,大脑的这种「默认启发式」90%的时候可能都是对的,但是如果我们完全被这种「默认启发式」的自发意识所掌控,我们就会一直犯各种认知的错误,而无法在很多关键决策中做出正确决定。

关于这种属性替换,大脑喜欢接受简单、显而易见的、生动的鲜活。比如一张图片或照片给人形成的印象要明显大于一串文字或数字。

克服这种属性替换的认知吝啬,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完全析取推理」,即对所有可能性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采取思维的过程。这是一个思考过程,当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要充分的寻找资料,不要相信跳入大脑的第一印象和知觉,而是要理性的去分析和推理。比如我们在做业务时,天然的不是我们的业务的目标用户是谁,这不是瞎猜来的,而是调研和用户访谈来的。

第二个常犯的错误: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在认知科学领域,是指对本质相同但表面看起来不同的问题给出不同的答案。

再来举一个卡尼曼的试验的例子。试验分2组,分别是这样的:

第一组:假设美国正准备应对一场不同寻找的传染性疾病,疫情导致死亡人数预计达600人。科学家提出2种会带来不同后果的应对方案:采取方案A,会有200人获救,采取方案B,有1/3的概率600人全部获救,有2/3的概率600人无一幸免。在这个实验中,多数人会选择A方案。

第二组:假设美国正准备应对一场不同寻找的传染性疾病,疫情导致死亡人数预计达600人。科学家提出2种会带来不同后果的应对方案:采取方案C,400人会因疾病而丧生,采取方案D,有1/3的概率600人全部获救,有2/3的概率600人无一幸免。在这个实验中,多数人会选择D方案。

你是否发现问题所在了?方案A和B本质是一样,而被试的选择却是不同的。你会想为什么这么奇怪呢?

这正是框架效应惹的祸,我们对表明看起来不同的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很多时候在营销上,我们都被这种设计好的框架所操控了,而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我们选择和决定的自主性。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偏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非基于我们内部特征与喜好。

框架效应,在本质上是我们对机会均等的启发式思考,我们会想平等即公平,在收益与风险进行权衡中,我们往往是厌恶风险的。比如在试验中,第一组看到的是收益200人,第二组是损失400人,所以选择的倾向性发生了变化。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从多个视角进行思考同一问题,学习习惯性的打破框架,由自己重新设计自己的框架,而不是大脑给予的框架。比如我们时常总是人为就是这样的啊,我就是这样想的啊,其实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维度,而不是全貌。像查理·芒格「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就是一种打破框架思维的方法。

第三个常犯的错误:我方立场偏差(正反都是我赢)

我方立场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于仅仅基于自我的视角对情景进行评价。

认知心理学教授斯坦诺维奇做过2组实验,实验是这样的:

第一组:根据美国交通部发布的一项调查,某德国品牌汽车在交通事故中致对方驾驶员和乘客死亡的数量是其他品牌汽车的8倍。美国交通部正考虑对德国品牌颁布销售禁令。试验结果表明,有78.4%的人认为应该禁止销售这个品牌的汽车,有73.3%的人认为不应该允许该品牌汽车上路。

第二组:根据德国交通部发布的一项调查,福特探险者汽车在交通事故中致对方驾驶员和乘客死亡的数量是其他品牌汽车的8倍。德国交通部正考虑对福特探险者汽车颁布销售禁令。试验结果表明,只有51.4%的人认为应该禁止销售这个品牌的汽车,只有39.2%的人认为探险者不能像其他汽车一样上路。

看到没有,试验结果的差异为什么这么大呢?这就是我方立场偏差。这不仅会损害我们客观评价证据的能力,对我们分析和产生证据的能力也有负面影响。导致这一偏差的核心原因是过度自信,人们对事物的控制力有着不合理的自信。正是这种不合理的自信,导致在我们对事物认知偏离理性结果。

在思考和判断问题中,批判性思维是我们放置我方立场偏差的有效途径。而这优质的品质,在我们的过往的教育和工作中都往往被忽视了。如果,你之前有些小膨胀,自我感觉过度良好,那么需要注意了,千万不要陷入认知吝啬鬼的圈套。

人类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生存进化的逻辑,只是有些时候它更符合基因的利益,而不一定是我们个体的福祉。所以,我们需要明白我们往往都是认知的吝啬鬼,有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认知错误,只要保持理性思维就可以避免。

本文内容,来自于斯坦诺维奇《超越智商》读书笔记。强烈推荐给渴望掌握自我价值和爱看好书的你。

相关文章

  • 认知吝啬鬼:我们常犯的3个错误

    人类大脑所遵循的准则:能不用,则不用,该用脑时也不用。 ——大卫·赫尔 先来一道由赫克托·莱维斯克设计的一道研究题...

  • 认知吝啬鬼的生死逃亡

    大脑在使用认知资源时极为吝啬,喜欢走捷径,我们简称之为“认知吝啬鬼”,人类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认知吝啬鬼,常常使我们...

  • 请,保持距离

    &我们应当注意经常犯的错误。它们因人而异,我们将在痛苦与快乐中找到自己经常犯的错误。发现自己的错误后,必须强行自己...

  • 复杂的人类

    中午,听樊登讲《社会性动物》。 记住了几个有意思的概念。 1.认知吝啬鬼 什么叫“认知吝啬鬼”呢?就是我们的大脑根...

  • 《超越智商》笔记——认知吝啬鬼

    认知吝啬鬼是类型一加工的特点,为什么称其为认知吝啬鬼呢?是因为人类在思考的时候,大脑对认知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极为吝啬...

  • 我们常犯的几个逻辑错误

    理性思考讲究逻辑性。然而,我们工作生活中经常会犯这样几个逻辑错误,看似蛮有道理,实则毫无道理。 1.以偏概全 以偏...

  • 2017.3.25反思日记清单-自我管理黄金思维圈

    1,我们不断地探索和试错,忍受着未知的恐惧,常犯错、早犯错、快犯错,在非致命的错误中获得认知,快速调整自己的方向,...

  • 49/365日更践行:认知吝啬鬼

    人们在思考想问题时,喜欢走捷径,避重就轻,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认知吝啬鬼”现象。 认知吝啬鬼惯用的伎...

  • 对女人最重要的两个男人~一条围巾的映射

    我们最常犯的错误, 就是对真正宝贵的财富视若无睹。 ​​​

  • 【微小说-围巾】

    我们最常犯的错误, 就是对真正宝贵的财富视若无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吝啬鬼:我们常犯的3个错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jn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