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得书香|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01缘
第一次读《红楼梦》大约是十一二岁的样子。当年,父亲用报纸包了封皮并再三叮嘱,“要仔细!”前些日子,我又见着了它,依旧穿着报纸外衣,驮着父亲的放大镜,静静躺在沙发里。不觉感叹,虽时光荏苒但温暖依旧,真好!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也是最复杂的作家,《红楼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当年,只看得一知半解,现在重读又是另一番滋味。
此书第一回故事,源自一颗石头。这颗石头因无材,不得补天,所以整日在青埂峰下哀伤悲叹。一日,来了一僧一道,坐在它身旁,讲一些神仙玄幻、尘世荣华,石头便动了凡心,书曰:凡心“炽”。
二位仙人规劝石头说,“那红尘中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持!况又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到头来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可这石头哪里听得进去。后经僧人施法化成了扇坠大小,又镌上“通灵宝玉”四个字,在警幻仙姑处交割清楚后,随一干风流冤家投胎入世。
偏巧在姑苏葫芦庙旁,一个叫甄士隐的乡宦,夏日读书倦了,在梦里,他见到了石头、一僧一道,并听闻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甄士隐求仙人指点迷津,以免沉沦之苦,但仙人不愿泄露天机,只给他看了石头。待走至太虚幻境的牌坊前,一时山崩地陷,甄士隐大叫一声梦醒了。
醒来,梦里事多半就忘了。见奶母抱着女儿英莲走来,便带她去街上看热闹。逗孩子玩了一回,方欲进家门,来了一僧一道,一见他就哭,嘴里说一些“舍我吧,舍我吧”。甄士隐当是疯话不去理,撤身进门时,那僧人又指着他笑,念出四句诗。这回他有些明白了,那四句像是一个预言。想探个究竟时,那两人却说些不相干的话不见了。
遇此奇事,甄士隐就在那倚门痴想。这时,走过来一个叫贾雨村的穷儒跟他搭讪。两人闲聊后又至家里,不巧,严老爷来拜,甄士隐忙于应酬,独留贾雨村在书房。不曾想,贾雨村却因此与甄家大丫头娇杏偶遇。后来,在中秋夜,贾雨村得甄士隐资助进京赴考。
书中虽只一言“闲处光阴易过”,但那甄士隐的命运却从此转折。先是丢了女儿、后又因失火败了家财、加之恰逢灾年田庄颗粒无收。
甄士隐如此这般屡遭变故,又贫病交加,加之投人不着,渐渐便露出“下世的光景”,他要死了。这时那一僧一道出现了。他们唱的《好了歌》最终点醒甄士隐。甄士隐对《好了歌》做了一番注解后,便抢了道人的褡裢背在身上,跟着一僧一道飘飘而去了。
02梦幻与现实
作者曾云,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读者那便是此书主旨。此回,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相互翻转,又相互佐证,但当事人还是像一个被布好的棋子,一步一步走入即定的局,让人看得是着急又无奈!
甄士隐在梦里就见过那一僧一道,还曾请求指点迷津,以期渡出苦海。但醒来之后,情景再见,那二人,他却不认得了。
对于和尚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舍我吧,舍我吧”,他只当是疯话不去睬。
可以理解。你带着孩子上街,突然出来两个疯癫之人胡言乱语,任谁都不会信。但之后和尚说,“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他还是不懂“倚门痴想”,就有些可惜!
看过电视剧《红楼梦》我们知道,这四句直白地道出了他与女儿的命运。甄英莲被拐后叫香菱,菱花指英莲,后来成为薛蟠的妾。雪谐“薛”指薛蟠。菱花开在夏天,她遇到的却是雪,澌澌指下雪声音,际遇可想而知。甄英莲谐“真应怜”。
梦里见着了,现实中进一步佐证了,时间、结局都告诉了,但就是不懂,为什么?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一位阿姨。前一天做梦她梦到了一只狗总冲自己叫,早上起来心里就发怵,想着今天一定要少说话,以免跟别人发生口角。
临下班,因故同一位顾客发生争执,阿姨气哭了,但对方还是不依不饶。这时晚上的梦突然跳脱出来,阿姨没忍住,流着鼻涕眼泪就笑了。这一下,对方全懵了,便不了了之。
她为什么哭着就笑了?很好奇。原来,梦出现的一刻,她发现对方的头发像极了梦里狗的卷毛。梦真能预知未来?很神奇,这个我至今不能忘。
思来想去,觉得有些好笑。人们解梦或在寺院抽签都是想得到先机,但答案总是半懂,猜不透。因为事情还没有发生,我们终是悟不透!如甄士隐在梦里越不过“太虚幻境”的石牌坊,如人们常说明天的叶子要到明天才能落下一样。
但是知道归知道,执着归执着!关于未来,我们依旧忐忑不安、心神不宁、执迷,放不下。
03人性的诡谲
甄士隐:有慧根,对世事看得很透彻,曾在宦海浮沉过,积累了一定财富后便洗尽铅华,居于大咖与贫苦百姓之间,过着读书、赏花神仙般日子的人。
当贾雨村自叹无行囊路费时,甄士隐不待说完便将冬衣及银两送至贾雨村当面。可见,即便是帮助一个地位、财力都不及自已的人,他也是早早准备,静待时机,生怕唐突了,让对方为难。
甄士隐就是这样善良、有悲悯心、肯为别人着想、为人做事很周到的人。
贾雨村,一个寄宿葫芦庙靠卖字写文为生的穷儒。那日得甄士隐资助时,并未感激涕零,只略谢一语,便一应收了去。事后,更是不顾席间十九日相送的约定,说出“读书人不管黄道黑道......来不及面辞”等话,五鼓便已进京。
可叹那甄世隐还欲写推荐信为其寻寄足之处!殊不知,贾雨村虽有抱负、有材学,但实为情薄意寡,热衷富贵名利之徒。
封肃,甄士隐的岳丈。虽务农,但家中殷实。甄士隐遭难,无奈投奔他去,并托其置办田产。没成想,他不但不施援手反雁过拔毛,欺甄士隐一介书生,不晓行市,只买得薄田朽屋,骗走甄士隐仅存的一点积蓄。
不仅如此,每次见面封肃还说一些现成话给甄士隐在精神上造成打击。甄士隐出家后,封肃也不顾念女儿,甄家娘子只得和丫鬟日夜赶制针线补贴家用。
遥想甄家鼎盛时,以甄士隐的为人,岳丈封肃一定没少得好处。常言也说行善,得善果。但现实实再让人唏嘘!可见,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性之诡谲,除大仁大恶外,又岂能简单用善恶来归咎因果!
04妙笔
如:
从天界去往凡间,需先在警幻仙姑处“挂号”,待审核。审核通过,下凡历劫。结束,再回警幻处“销号”。有点像人间看病。先预约,后就诊,很有趣!看来无论是天界还是凡尘都有规矩。
绛珠草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修成正果,但她吃的、喝的、住的都很奇怪,书云:游于离恨天外,饥食蜜青果,渴饮灌愁海的水,还有“缠绵”之情郁结于五内。
究其原由是欠的情未还。这便引出“还”的哲理:欠的必是要还的,还不掉,终不得快乐。从而,缘起有因果,缘灭自有时!
这一回书中有好几处用到“炽”:石头“凡心已炽”,神瑛待者“凡心偶炽”。炽,作热烈、旺盛解。联想起炼钢炉内待融的矿石,很贴切,不可替!
因心“炽”而生欲,进而悲喜即随之。若能领悟,一切皆因心起,一切皆因心灭。故有禅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瑛侍者与绛珠草下世为人一事勾出一干风流冤家陪他们去人间历劫。这个提法应了一句话,“生我之前我是谁?我死之后谁是我?”,在讲“轮回”也在说“缘份”。
若讲轮回,那活在这一世必是有意义带着任务来的,自当认真努力。若讲缘份,生活中周遭的每一个人,无论亲疏远近哪怕是偶遇,都是这一世命中注定一起历劫的伙伴,自该倍加珍惜。
一僧一道叹凡世,“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好事多磨改好事多魔,一字改,让人对人世间的不易与无常又多生出许多感慨!妙!
曹雪芹自云本书的写作主旨是“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并坦言:“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在是欣喜又意外。猜想,他不一定是最早的女权主义者,但他一定胸怀坦荡,善良且有一颗悲悯、博爱之心。
05感悟
这一回《好了歌》及其注解成为全书的主旨,本回的高潮。在曹雪芹笔下,人生的真象终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万境皆空。那人生岂不没有什么奔头,又何需努力?
《红楼梦》是自传性的小说。作者用真事隐(甄士隐),假语存(贾雨村)的写法,将故事叙述出来。其间人名,多有谐音暗指。情节、伏笔的设置红学家多总结为“草蛇灰线,伏行千里”。
曹雪芹在穷困潦倒时仍于悼红轩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谓呕心沥血。他不是消极哀叹,是想透过亲历的爱恨情愁、悲欢离合、荣华权势的幻灭,让人们警醒并思考:
人活一世,什么是真正最重要的?什么是真正值得去珍惜、去追寻的?面对无常,困境又该如何自处?
答案应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放下,不执迷,不沉溺金钱权势,不虚度时光。
06疑惑
书名《红楼梦》、赤瑕宫的赤、绛珠草的绛,还有曹雪芹的住处悼红轩都与红有关。就颜色而言,红色代表吉祥、热情也可解成激情、斗志。曹雪芹如此频繁使用“红”字,是因为个人喜好,还是另有深意?
一僧一道在仙界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到了人间癞头跣脚、跛足蓬头,疯疯癲癫。为什么在天上是美的,到了人间却是丑的,何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