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没有独居过,不足以体会人生

没有独居过,不足以体会人生

作者: 进击的刘安娜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17:27 被阅读102次

    BY刘安娜

    最近有段时间总看到别人在看《独居的一年》这本书,并且评价颇高,很是好奇,正好在蜗牛读书APP上又看到了,于是随手打开读一读,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未来迎接我的是什么,也没有预想到这本书会再三刷新我的阅读体验。

    以及,我得先告诉你们,本文有不少剧透,不喜欢提前知道情节的人还是先去读书,再来看好一些。

    整部书分为三部,第一部1958年夏天,第二部1990年秋天,第三部1995年秋天。

    书的内容简介是很轻描淡写的,渴望爱、得不到爱、找寻爱、最终和解拥抱爱,至少没有书中内容那么“重口味”,以至于当我翻开书读到第一段时,我都没有意识到作者要往哪里去——

    露丝•科尔四岁的时候,有天晚上,正在双层床下铺睡觉的她突然被做爱的声音惊醒,声音来自她父母的卧室。露丝还是第一次听见这种动静,再加上她最近饱受病毒性肠胃炎的折磨,所以,听到母亲做爱时的呻吟,她竟然条件反射似的以为那是在呕吐。

    ——接下来马上就是一丝不挂的埃迪和那遮不住羞处的灯罩的描写了,那一瞬间我在脑子里也像4岁的露丝一样尖叫了起来。(试读第一章:不称职的灯罩 ,来自豆瓣)

    倒不是说我只能读小清新的作品,谁还不是个成年人呢,只是如此冷静的书名完全没有给读者任何预防针。套用一句流行语,我裤子还没脱呢,你就给我看这个。

    正当我以为这辆车,不是,这本书,就准备这样风驰电掣的奔跑在不是去幼儿园的路上的时候,作者又把车开回了幼儿园,我们见到了四岁的露丝。

    显然,露丝是这本书的女主角,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从一个经常见到各种裸体的小女孩成长为一名知名作家,出版的几部作品不仅在本国很受欢迎,也翻译为其他语言在别的国家畅销,因此她需要去法国、德国和荷兰做图书宣传。

    书中露丝的几部知名作品中的一部有一段这样描写了一个守寡一年的寡妇,出现在第二部1990年秋天——

    她已经守寡一年了,可她还是很容易陷入“洪水泛滥般的回忆”之中,想起她醒来后发现丈夫死在她身边的那个早晨。

    而四年后,露丝自己也成了寡妇,而她的丈夫,艾伦也是因为突发疾病在睡梦中过世,且在守寡一年后,露丝也永远无法忘记她醒来后发现丈夫死在身边的那个早晨。这解答了我在阅读前半部时的疑惑——到底是谁独居了一年,前半部中看谁也不像。

    虽然无法想象露丝寡居一年的心情,不过,我也曾有过独居一年的经历,当然,和露丝的寡居一年不同,但类似的是,并不好过。因为那是第一年考研没有考上,决心复习再冲刺的一年。

    毕业了,其他同学都已经入学读研,或者就业开始工作,而我住在目标学校大门对面一个老小区里,开始了自习室和出租屋两点一线的复习生活。当然是很枯燥的,每天面对的除了复习题还是复习题,和读研的同学、就业的同学几乎都没有什么来往,毕竟也没有什么共同话题。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自己内心的焦虑。

    考研是一个前途未知的过程,也满是对自己的不确定。我会比去年成绩好吗?会考上吗?考不上怎么办?我这么选择是对的吗?多花的一年时间和付出的努力未来会给我回报吗?就算考上了硕士,将来就一定比本科就业好吗?其他同学似乎都走进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只有我像《438天》里失去引擎的小船,还在大海上漂泊。

    太多没有答案的问题充满了我的脑子,和本就满脑子的考研题目挤挤挨挨,分不清彼此。那段时间因为压力饮食没有节制,我一直在胖,内心又知道自己不该这样暴饮暴食,又停不下手,内忧外患的挤压,使得那一年的我,时而麻木如同行尸走肉,时而痛苦犹如躺了针板。

    这种心情,的确永生难忘。

    很多人可能不会和露丝一样(如果你和露丝一样,那么我深切同情你的不幸,好消息是露丝后来走出了阴郁的心情,又重新找到了爱),但我们大多都有独居的经历,也许不到一年,也许超过一年。很多人的独居都包含一些不太愉快的经历,毕竟独居有时是需要投入很大精力的,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要照顾到位,脑力的、体力的,更别提还有本来就需要完成的任务,工作,或者学业。

    在独居的时光中,我们总有很多时间去思考,完全控制不住思绪去想,忙碌的时候想为什么我们要承担这种疲累,闲下来的时候也想为何人生会有这样的缺口。想我们做的选择对不对,想未来是否如我们的预期,想我们有没有自己计划的那么好,想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这种自我审视,相比起无忧无虑来说,是要痛苦一些,然而对有些人来说,这已经成了一种骨子里的习惯,不可能不去想。

    虽然我是用读小说的心情读完的,但慢慢的,我发现,这本书远远不止一部小说。

    书中露丝以及她的家人都是作家,露丝的爸爸特德是写童书的,不过是那种走惊悚路线、配图可能是小孩童年噩梦的那种风格;露丝的妈妈玛丽恩因为失去了两个儿子,常年无法摆脱那种痛苦,最终离开了露丝和特德,并在隐居的过程中写了四本书,主角是一位被两个男孩子失踪案困扰多年的资深女警察;露丝妈妈的情人埃迪在露丝家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又失去了很多,由此所迸发出来的分享的欲望也改变了他的一生,写了五本书;而露丝自己,在这种复杂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似乎拥有爱,但又一直没有爱,作品中包含了很多对于两性和家庭的思考。

    就像露丝第二任丈夫告诉她,自己是她的书迷,也读过埃迪的书, 还读过艾丽丝·萨默塞特写的关于女警察麦克德米德的系列,而这位作者其实就是露丝妈妈玛丽恩的笔名,艾丽丝是她中间名,而萨默塞特是玛丽恩的娘家姓,特德的书更不用说了,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读过,他还珍藏了一本荷兰版的《老鼠爬墙缝》。露丝大呼到,那我们家所有人的书你都看过啦。

    所以整部小说里深深浅浅的展露着每位作家的心路历程,他们对自己作品里人物性格的设定,他们对情节如何推动的思考,落笔之前的总结和发展,以及初稿完成后的修改,比如露丝为了酝酿自己的第四部小说,趁着在阿姆斯特丹宣传图书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书迷带着自己去那个地区(你懂的)访谈和观摩,结果遇到了万万没想到的事件,这里我就不剧透了。再结合这部作品本身的推进,我们在这部小说里看到了书中情节和书中书情节之间的对应,真实和虚拟的对应,或者说虚拟和虚拟的虚拟的对应。

    这种体验非常奇妙,就像我们不仅仅是坐在台下观看,而且还看到了后台,我们同时看到了墓前和幕后。不仅为小说人物命运的发展感叹,也对人物写的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有一些参悟,隐隐约约的知道这些人物是因为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才这样安排自己书中的人物。当然我们心里也知道,幕后还有幕后,那里是更神秘的所在。

    这本书篇幅不短,虽然我是用手机看的,但我从那1700+的手机屏页也能看出来(阿加莎的推理小说一般只有一半的长度,而松浦弥太郎的小品散文只有300+屏呢)。这也是为什么我花了三天才把这本《独居的一年》断断续续的读完,而读完之后,我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却又因为庞大的信息量感到无话可说。于是我只能尽量的分享我能表达出来的一些体验,如前文所述。

    从这种体验里,我领悟到了一点点关于该如何写作的道理,也领悟到了一点点该如何度过一生的道理。不过,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还不能把这种体验用语言完整准确的表述出来,这也是我写这些文字时的感受——我从《独居的一年》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体会到了很多,然而却并不能透彻的告诉你们,很是遗憾。

    不过好消息是,你们可以自己去读一读,去亲自感受这种体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没有独居过,不足以体会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md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