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毛主席有云:“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
这句话从小听到大,并不是不信服,只是偶尔还是抱有偷懒倦怠小心思,心想再怎么奋斗求上进,也不能把自己累垮吧,该睡的懒觉还是不要错过吧,毕竟休息得好才能睁大眼睛投入学习啊。
三天而已,就偷三天的懒吧,如果允许的话,实在不允许就偷两天懒,减少一天总行吧?心中暗自窃喜,自认为两天还是可以被允许接受的。
然而后来才知道,当少奇同志听闻毛主席的上句后,他苦笑接了下句:
“一天不用功,比不上毛泽东。”
得知这一“下联”后,曾抱着偷懒坏心思的我,只能目瞪口呆哑口无言了。偷懒一天都不被允许,也就是说,偷睡半天的懒觉都不能被容忍,更何况是怀揣奋斗筑梦心思的普通人?
2.
回首反思自己,距离上次读书写笔记与思想体会,恰恰过去了3天。细细回想这三天,其实也并没有偷懒,因为居家办公的日子已经没有了周末,每天都要沉浸在急急慌慌的办公中:
1.每日统计7张疫情防控数据表,整座城市里每个区县工作人员的信息都要上报更新传给我,不存在周末休息日,是必须天天都要上报;
2.上午10点和下午3点钟分别有一场视频课程,要按时完成课前签到、课中签到答题、课后签到与评价,不光自己要按时完成,还要第一时间监督单位全体员工,督促全员按时签到答题;
3.监督工作必须要落实到位,哪个人少签一次到都不行,因为只要签到率低于100%,就会或多或少影响到全体员工的一季度绩效,所以但凡有一次失误,领导就会怪罪到我所在的部门,准确来说就是由我亲自来背锅。
所以说,在这三天、在这一个多月居家办公的日子里,我怎么可能不天天瞪大眼睛盯着屏幕?
但总的来说,我还算是个有计划、有规律、不想浪费时间的人,所以每日的基本流程都提前指定了计划,既腾出了充足的工作时间,也安排了每天读书、学习和练瑜伽的时间(毕竟居家办公也要锻炼,不然脖子、四肢就快酸的不能用了),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变得更加充实圆满,否则以后在回忆这段日子的时候,满脑子就都是数字、文档和签到表了,毫无充足感、幸福感可言了。
回想刚过去的这三天,翻翻自己配档表,确确实实空白了三天的读书档期。怪不得感觉时不时精神恍惚、大脑一片空白呢,恐怕是真缺乏精神营养了。
3.
为什么一定是缺乏精神营养?
因为我深知,所有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其实都来源于外界,客观因素都是有解决的办法的,只要肯想、敢想并敢做,就没什么真的能压倒你我。
但主观因素就不一样了,主观因素来源于自身内部实际,就像年龄、性别,这是无法改变的,想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能做的就是抓住时间多学习、多成长,这些都在主观把控范围之内。
拿我来讲,确实最近居家办公的节奏很快很紧张,但每一项工作都是有时间节点的啊,就像视频课程虽然上午下午各一节,但每一节只是1小时,签到时间只有3分钟,只要那两个多小时内我专心致志做好听课、监督工作,当日的视频课程工作就可以收工了。
还有,虽然每天要收集汇总7份不同的疫情防控报表,但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当日下午4点前没有更新变化的,那就视为无变化,就像现如今各大日报公布的疫情防控病例数中,已经持续十几天的“0”了,这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好事啊!所以最迟下午5点前,疫情防控报表工作也可以收工了。
这样盘算下来,每天除了日常工作外,可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还是很充足的,上午7点到10点,晚上6点到10点,只要不安于贪吃贪睡,这6个小时都属于可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
何为精神营养?在我看来是这样理解:在看完一篇文章、读完一本书后,就算合上书页无法第一时间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体会,那些流通的知识也会渐渐入驻脑海、思想,渐渐被自己的思想和认知所同化,成为能被自己所接受、所表达的东西,这就是货真价实的精神营养!
这也在暗示我们:学习可由自己把控,由自己源源不断输入,由读书、思考来转变成为对自己有意义、有作用的精神营养品!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所有的追梦人!
我坚信,并鞭策自己务必努力坚持住!
相信自己,因为你也绝对可以!
![](https://img.haomeiwen.com/i7236137/eba3f525e8b0c6d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