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水
一
昨天中午,在孩子的小奶奶家,我站在厨房门口,和正在炒菜的婶婶聊天,兄妹俩和他们的小叔叔豪豪(比儿子大一岁)在房间玩。
一小会儿后,儿子大哭着从房间跑过来,告诉我,他的棒棒糖被豪豪舔了一口。
其实,刚买完棒棒糖,他们打开吃了几口后,豪豪就想和兄妹俩交换,但被拒绝了。因为他俩现在都不愿意别人吃过的东西。
我知道,儿子觉得自己喜欢吃的棒棒糖不能吃了,很生气,所以才会哭的。于是,我牵着他的手,带他到沙发边,抱着他,帮他擦净眼泪和鼻涕。并轻声告诉他,我知道他现在很生气,也很伤心,喜欢吃的东西,被别的小朋友,抢着舔了一下,是挺让人生气的。
他哽咽着说:“我不愿和他交换,他非得舔一下,我觉得很恶心,不想再吃那个了。我就没有棒棒糖吃了。”之后,继续哭。
这时,婶婶从厨房探出头来,说:“辰辰,你别哭了,等一会儿,小奶奶给你买两个啊。”
我告诉她没事,但她还是把豪豪吵了一顿。豪豪也知道自己错了,一直站在一边,手拿着儿子的那个棒棒糖。
儿子在听到小奶奶说再买后,想要我去给他买。想着家里还有之前买的,就告诉他,家里有,回家给他拿一个。他同意,不哭了。然后从口袋里,拿出之前老师奖励给他的小零食,吃了一小块,并给妹妹和豪豪一人一小块。
我呢,心里也松了一口气,窃喜选择用最近从书上学习到的这个方法: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让他觉得被理解。
如果在以前,他大哭,我可能会这样子对他说:别哭了,不就一个棒棒糖吗?值得你哭得这么伤心吗?……他舔一口,你就不吃了,事儿多。……哭哭哭,就知道哭,再哭就回家,不在这儿玩啦。
那结果很可能就是,他更生气,继续大哭,非得让我再给他买一个。然后我忍无可忍,揍他一顿。
二
其实,细想一下,我们成人在不开心或者觉得受到伤害时,也不想听到别人的看法、建议或是大道理,而且这样只会让我们感觉更坏。
假如能有人愿意聆听或陪伴,接受并认同我们的感受,我们可能就会觉得好一些,之后就能更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这个过程当然也适用于孩子。如果作为父母的我们,能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们,并让他们感觉被接受、被理解,也会对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有所帮助。甚至有时候,我们什么都不用说,只需要抱抱他们就好。
昨天夜晚,晚饭是红豆粥和清炒萝卜丝,儿子来餐桌边看一眼,就说不喜欢吃,然后跑到客厅,趴在沙发上,又开始哭起来。还一边抱怨说,没有他喜欢吃的。
我问他想吃什么,告诉我,我拿纸和笔记下来(也是从书上学的),明天去买材料做,他不愿意说,继续哭。在我重复一遍后,他仍然没反应。我已经有点想生气了。但想想,他今天一整天似乎都有些心情不好,也许他只是需要发泄一下这种情绪。
我就走过去,一边牵着他的手,一边对他说:“来,让妈妈抱抱。”然后他很听话地站起来,跟我一起来到餐桌边,等我坐下,由我抱着他。
哭了几分钟后,在我给他擦眼泪和鼻涕的时候,他看着旁边的妹妹,吃得那么香,就没哭了。我赶紧问他,要不要尝尝。他同意。我喂了他一口后,问他“怎么样,要不要吃”,他居然说:“妈妈,还挺好吃的,我想吃。”后来,吃了两小碗。
三
如果在上面的两件小事中,我不接受和认同儿子的感受,不站在他的立场考虑,而是压制他或指责他,不让他把情绪发泄出来,只能伤害到他的感情,并让我陷入后悔和愧疚之中。
所以,如果能做到共情,不管是与成人沟通,还是和小孩子沟通,都会容易得多。
道理大家都懂,但具体怎么做呢?
根据《正面管教》中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以及《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还有最近这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可以试试下面的技巧:
1.如果孩子还小,一直哭闹,不愿意回应,可以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或是抱着他,什么也不说。
如果孩子大些,不愿意回应,给他一个安静的空间。允许的话,待在他身边静静地陪着他。
2.如果孩子愿意告诉你,就全神贯注地倾听,并用简单的话语回应孩子的感受,如“哦……”“嗯……”“这样啊……”等。
3.接受孩子的感受,并说出他们的感受,不是很肯定的时候,可以询问。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可以和孩子分享,会让他接受并面对自己的感觉,避免产生犯错的误解。
4.说出你对孩子的行为产生的感受。如:高兴、开心、心疼、生气等。
5.让孩子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并告诉他,需要的话,你可以帮他。最好的结果就是达成共识,并在之后类似的情况下执行。
任何时候,态度都远比技巧更重要,如果父母能学会接受孩子的感受,做到共情,孩子就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爱、关心和尊重,相信很多事情,他们都能可以做得很好。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