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好一件事最深层次的力量是原动力。
粥左罗在他的新书《学会成长》中写到:
我真正的原动力是,我在一个内容极度匮乏的环境中长大,后来到了北京这样一个内容资源极其丰富的地方,然后通过优质的内容进行自我改造,升级自己的认知,重塑自己的价值观,慢慢地找到自信,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找到了事业。
这在外人看来是一段极其普通的话,但是却说出了我内心的声音。原动力就是驱动我们一直向前的最为底层的动力。
但是,能找到自己做事的原动力只是开始,能不能把这种原动力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像作者一样,奔着一个又一个目标做出结果,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大部分人都在事上努力,在自我安慰和自我感动中麻痹自己,但是对结果却避而远之,因为敢于承担结果才是最难的。
以前的我对于选择什么样的公司上班,和什么人成为同事,选择什么样的人结婚等等,看似重要的问题,都稀里糊涂的随机的选择,好像也没什么错,一直安慰自己的是:方向也没错,过的也挺幸福,有人疼有人爱有一份简单的工作就可以了。
直到经历了分娩之痛和小孩出生就进入NICU抢救的12天,才让我开始觉察到,生命如此短暂,即使你身边站着很多很多人,甚至是对你很好的人,他们都不能替你过这一生,应该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了,不可以再做舒服躺在老公怀里撒娇的女孩了,不然真的辜负了这短暂的一生,以及辜负了选择我做母亲的小孩。
经过这一两年的读书和学习,也在工作上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比如会独立思考了,做事更加有调理,沟通更加清晰明确有逻辑了,整个人的气质更好了等等,其实内心一直觉的更多的称赞只是日常的商业互吹,不必放在心上。
但是,一直在因上努力,却在果上随缘其实是有问题的。
知道成长很重要,但是要成长成为什么样,如何成长更有效率,一点都没有思考过,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当你对结果没有画面感的时候,你的原动力是发散的,不够精准,因为瞄准的目标很模糊。
也正是因为读到了这本书,让我有了非常多的启发:
1. 成长不是随机的自发的,而是需要有意识的刻意的去训练,你的努力不会自然而然就产生结果,真正的结果是一开始以目标为导向的;
2. 成长的速度,不仅仅取决于你的努力程度,还取决于你对自己制定的目标和战略,只有目标清晰了,你才会有做选择的标准,而不会迷失在随波逐流和别人的期待中,心中的标尺越清晰,你就会越心无旁骛,足够有耐心和包容心,因为你自己对自己足够有信心。
3. 借助势能,不管是经济周期、行业趋势还是公司的实力,个人的能力是很小的,你需要借助外力,才有可能发挥出个人最大的能量;
4.给自己定价,你想要什么样的价格,就需要朝着与之匹配的能力去努力,当一个东西你要费很大的劲去争取的时候,说不你还不配,所以最好的方式不是去求,而是努力去提升自己让自己真正配得上;当然影响价格的还有市场需求,你的价格不是成本定价,而是市场定价。
5.做长期有益的事情,让自己更加值钱,无论你在什么公司,你写的每一篇文章,做的每一个项目都可能为成为你的作品,尽可能的去打磨自己在某个专长上面的作品,当专长足够强了之后,再去横向拓展,比如演讲能力、商务能力等,这种累加效果会非常明显。
6.工作关系也遵循能量守恒,你伤害别人最终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所以一个理性的人总是遵循双赢的原则,而不是短期的你占了多少便宜,这些便宜可能会用另外的方式让你还回去,比如一个对员工不好的老板,最终培养的人离开的成本会更高;比如你的合作伙伴,你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坏了合作的愉快程度,可能会影响你在整个行业的口碑等等。正如凯恩斯的“看不见的手”,正是因为每个理性的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决策,从而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虽然看书评,有很多人都在吐槽作者太会包装自己,不过无论一本书有多少不值得读的地方,只要有一两个点能够让你有触动和思考,并且愿意在行动中一试,那就没有浪费时间。话说,用微信读书用习惯了,一个周末花两三个小时读一本也成了习惯。以后周末也坚持写一写读书笔记,输入到输出,才是一个增强的反馈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