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心灵的教学”,一定是指对教学的热爱应来自人的内心深处。教学,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我愿意,愿意为之付出,愿意为之痛苦,愿意为之快乐!
读《教学勇气》这本书,真的需要勇气,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内容有时候显得有些晦涩难懂,更因为在如此繁忙的开学之际,我一定要拿起它慢慢读,慢慢读,一句一句地品味,我才能找到读书的感觉。
导言第一句:“我是个用心的教师。”拉近了我跟书的距离。书中提到教室里的欢喜,教室里的痛苦与混乱,也是我常常遇到的欢喜与痛苦。我曾经想:我虽然喜欢孩子,喜欢当老师,我却不太适合当老师,因为我的心肠太柔软,承载不住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书中提到教学中的困惑有三个:学科,学生与自我。学科的广泛与复杂让我越读书越害怕,我要学的东西太多。对于学生的认识也让我常常惶惑,面对那些可爱的孩子,哪怕我用尽所有的智慧,很多时候对他们还是无能无力。我常常和我的教学对话,和我的教育对话,和我的学生对话,和家长对话,和同事对话,和专家对话,和书籍对话,可我,唯独忘了和自己对话。
“教学就像任何真实的人类活动一样,不论好坏都发自内心世界。我把我的灵魂状态、我的学科,以及我们共同生存的方式投射到学生心灵上,我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从这个角度说,教学提供通达灵魂的镜子。如果我愿意直面灵魂的镜子,不回避我所看到的,我就有机会获得自我的知识—而就优秀教学而言,认识自我与认识其学生和学科是同等重要的。“反复咀嚼这段话,内心,灵魂,投射,通达。直面,不回避……一个个词与跳入眼帘,落到心上。
是的,源自心灵的教学,需要直面,需要通达,需要不回避。
教导自己认识自我,去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内心生活,问问自己:教师的自我是什么样的?我的自我的品质是如何形成或缺失变形的?如何因我联系于我的学生、我的学科、我的同事以及我的整个世界的方式而形成或缺失变形的?教育制度如何能够支持和增强孕育着优秀教学的自我?……
当我们真的探索到了自我内部景观,让自己从智能型教师到情感型教师,再变成精神型教师,拥有一种对生命的爱与工作的渴望,尤其是对教学工作的渴望。那我们也就走上了那条少人踏足的小径,拥有力量创造条件使学生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可以坦然直面惊慌,直面惶惑,直面责难,直面攻击能够更充满信念地为学生服务,提高自己的幸福感,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帮助教育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和生机。
心灵,带来新生!
导言,带来震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