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曾经深度陷入心理问题的简友写了几篇文章。其中提到,心理问题都是伪命题,所谓心理问题只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如果接纳自己的情绪,做不到就放下,就不会存在心理问题了。这让我想到了失眠的治疗。
见了很多人失眠,有些失眠的会很痛苦,因为总想找个方法去早早睡着,结果是越用方法越睡不着。最终,很多人用了最简单的方法——吃药。其实,如果这些人可以接纳自己睡不着的现状,不再焦虑自己失眠,反而可能慢慢睡眠越来越好。如果此时头部受重创而失去记忆,醒来的时候他可能就是个睡眠正常的人了。
我还了解几个人,她们很想生孩子,结婚一年以上都没有生孩子,找医生治疗,但是没有什么效果。最终无奈接受了,不再特意关注了,甚至有些人领养了一个孩子,这时她们怀孕了!
我们生活中总是有这样的例子,当自己急于要什么的时候,它们会离我们越来越远,当我们不再急于求成,它们反而自动找上了我们。
还有一个简友写了一篇文章,说她三十多年都是每天要睡足8小时,后来她试着把自己的睡眠时间改成了一天5、6小时,反而每天精神奕奕。她说,以前她如果没有睡满8小,会自己暗示没有睡好精神会不好,第二天真的精神萎靡。但是当她改了睡眠时间,并且开始暗示自己不会因为睡不足8小时而影响生活工作的时候,她第二天的精神都很好。她说自己30多年都被别人忽悠了,其实她不需要睡足8小时。
从这两个简友的文章中,我总结出一个概念——别人的标准。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我们需要每天睡足8小时?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自己心理不健康?
为什么我们会认为别人的标准都是符合自己的?
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难道每个人都是标准的180厘米身高么?难道每个人都是120斤体重么?
标准是用来做什么的?
拿身高来说,身高本来并没有标准,是统计学发展之后出现的标准。统计学为什么要搞一个身高标准?其实不是用来让人们评价自己身高是不是标准的,而只是用来分析。
统计学中身高标准的形成是这样来的,从各地找数目不等的人群,按年龄性别等等区分测量他们的身高,并且不断记录。做出图表后,发现身高统计数据是一个倒钟形,男生在168厘米左右数量最多,女生在155厘米左右最多,向两边数量越来越少。而且,随着中国人营养的加强,这个标准还在变化,男女生身高最多的那段逐渐上移。如果要评价身高,标准只是一个参考值,如果针对具体个人,要考虑到个体差异。
我经常跑步,也看了很多跑步的文章,得到很多关于跑步的知识。跑步要按照心率跑是个常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教条的按照220-年龄作为最大心率,也不是非要180-年龄作为平均心率,而是要看这个人的身体素质,结合他的锻炼情况,因人而异。如果这个人身体素质很好,心肺功能很好,又是一个经常锻炼的人,他的心率就可以放宽。
所以,为什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要教条的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认为孩子要考上好的学校才是对的?考上好学校得到好工作,这也只是近20年的事情,未来还是这样么?我们两个是通过这条途径得到了现在的生活,并不意味着孩子也一定要走这条路。
如果硬要要求孩子做他不愿意的事情,他最终心理崩溃,得不偿失。如果他选择了学习,并且真的考取了好的学校,那么和我们的安排相符,皆大欢喜。如果他学习错过了,但是保持了一个好的心态,那么行行出状元,这不是安慰的话语。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放不下,只是我们俩放不下,觉得孩子按照这条路走最容易,我们也驾轻就熟,知道如何帮助孩子。另外还有就是自己的面子,觉得自己都是学习出来的,孩子如果学习不好,代表我们教育不成功。
其实我们只是普通人,只能看到视野范围内的事情,但未来是所有人不可预见的。放下别人的标准,让孩子走出自己的路,不论结果如何,那都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会后悔!如果通过管制让他达到需要的社会标准,即使未来衣食无忧,他的内心也是痛苦的。
生活没有标准,只要适合自己就好!2021040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