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我萌生了写个人月度总结的念头,一晃眼,就持续写了1年。每个月一篇总结写下来,我并没有负面的感受,或者难以克服的难关,相反,我很庆幸自己能开展这种自我反馈的行动,因为我意识到:总结是最好的启发时刻。
01 这个月发生了什么?
记得在去年3月份,感觉自己过去的两个月过得太平淡了,每天三点一线,日复一日,并没有为自己做些什么留些什么。
大部分时间的感受是,今天过得太普通太淡了。上个月发生什么了?忘了;上周发生过什么?应该跟上上周一样吧;昨天发生过什么?这重要吗?
内心那个进击的我突然回答:重要啊!相当重要啊!
我猛然醒悟,应该要重视自己过的每一天,主动调味,并且,有规律地记录自己的启发时刻、具体想法、有益的事,当然还有一些可能完成不了的计划或心愿。
因此,月度个人总结顺势而生。
02 问自己“到底要写什么?”的时候
每次到了月末,我都开始琢磨自己的总结能写什么东西,这个月到底有没有白过,真的就展示在这份总结里。
我真的很建议每个人都能写,哪怕只给自己看,只有碎碎念,我相信肯定获益良多(只要持续的时间足够久,就会获益非凡),把重要的生活轨迹、脑中的印记可视化。
开始写的时候,要面对的第一问题就是:到底要写什么?
对啊,一个月30天,真的不算短,应该会发生很多事,就算每天是重复的、固定的东西,也该有可写的地方,因为固定的东西不可能占用你所有清醒的时间,每天都肯定有自由的时间,这些时间会发生不同的事情。
所以,在追问自己“到底要写什么?”的时候,很可能会惊讶地发现,根本没什么可写。
对自己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很恐怖的,这表明自己是浑噩地过、没有落到实处地过,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不过这真的不要紧,因为,通过写总结这个“任务”,你起码已经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不是生活平淡,而是我们根本没有认真地过,用心地过,外部世界再怎样有趣,到我们这里,也只能是索然无味。
认清问题所在,这个警觉很重要。
一旦意识到,就会发现我们完全有能力在生活的细碎中找出闪光点,品出滋味,写下来,并在写的过程中梳理自己,进一步深入思考。
这些记录,在日后看回来,必定会为自己感动自豪,原来我是这样一步步走来的。
03 最好的启发时刻
回到“到底要写什么?”的问题。
其实,有事可写,就非常好了,能从中抓取一两件深入写就更了不起了。
能深入写,就肯定是有触动有想法。而正正是这个写出来的过程,会倒逼自己更深入思考、理顺、总结,产生更大的启发。
在2017年4月、5月的个人总结当中,写了自己离开任职4年半的公司,即将处于待业状态的焦虑,担心不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但分析了现状以后,我给自己的缓解方案是:抛开情绪因素想一想,在能力上,是否正在精进的路上。如果是,那就忘记辛苦与焦虑,准备迎接自己又一次大进步吧。不要让自己陷入情绪,而忽略了事情发展的本质。
当时整个人都豁然开朗,轻松了许多。
再例如,本年1月份总结写到的一个话题:我们的注意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自己应该关注更为重要的事,问自己目前更应该关注哪些事,如何选择,写出来。
再延伸到为自己制定的“注意力使用区”,哪些事是优先关注的、去做的,哪些是干脆不理会不去碰的,写出来。
这些都是通过个人总结来理顺,甚至是指引下一步。只要写得足够久,加速成长与进步,是自然而然的事。
至于总结的文笔如何,真的不再重要了,因为个人总结是属于自己的记录和思想时刻,自己有启发就行,别人能否看懂看明白,不重要啊。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