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简书码字的第四天,第一篇阅读量84,第二篇阅读量39,第三篇16。我知道重新拿起笔很困难,想写好更难,难道就这样告诉自己你不可以的,你做不好这件事,没有这样的天分,不具备漂亮的文笔,就此打住吧。但是我还是想说说:我不,24岁的我,不再是小学初中那个被逼着写日记还不能完成的小孩子,也不会面临着写不出作文就会被语文老师谈话的情况。我拥有的不再是老师们的督促,而是自己的一份坚持。无论有多少个人看我写的东西,一个也好两个也罢,哪怕是没有一人,我也会继续下去。不过不是毫无质量的进行,而是一点点进步,一步步提高。
通过三篇文章发现了自己的一些缺陷:
1.脑子里的东西太少
我自以为自己读的书很多,每个方面都有涉猎,有时讨论起来也滔滔不绝,直到动笔才发现,那些读过的书只变成了一个个的名字放在了脑子里,真正的内容忘的七七八八,更不用说什么细节了。到了想用的时候,脑子里虽然不是空空的,但是根本不成体系想起了这个,又想起了那个一片混乱。所以,我现在每读一本书都要做好思维导图,听起来像弱智一样,不过对于理科逻辑类的书本是蛮有用的,而且也很有趣。在此我希望我的小朋友们能够尝试一下,对于学习肯定是有好处的。
2.语言不够吸引读者
看到自己的东西,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自己看着都无趣,怎么引起别人的兴趣?想当年,自己的作文也是引经据典,辞藻华丽,现如今反倒倒退了不少。一是胸中无墨,再是懒得雕琢,自以为平淡的语言反而真实大师们都是这样,可大师的平淡里有的是风趣幽默,我的平淡是枯燥无味。慢慢的,我把我看过的文字做成书签保留下来,闲来无事瞅两眼也不错。
3.文章结构乱七八糟
虽然现在没有人逼我去写三段式,也没有要求什么豹头猪肚凤尾,但是文章的结构还是很重要的,起码要让人家知道每个段落的意义,而不是一眼看上去的随意,每字每句透露出啰哩巴嗦的感觉。我真心的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作文是有意义的,并不像外界批判的一无是处,能够写出好文章的人,应试作文应该差的也不会很多。结构怎么安排好呢?我想写作之前要打个草稿吧,起码要有个腹稿吧,正所谓胸有成竹,不然不加思考提笔就来应该没有多少人能写好文章。
如果我能把以上三点慢慢做好,那我就成功了一大截,你们瞧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