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晚上,一张打着转发以后可以为母亲治病减灾的插画在朋友圈病毒式的蔓延。整张插画的内容是一个人在烛火前虔诚向释迦牟尼祈祷。且不论这张插画的完成度和艺术性如何,但就作者本人而言,这样“锦鲤”式的传播并不是本意,盲目转发的人也不过是为了家人求一份平安,而真正的可鄙乃是利用脆弱的心理进行恶意营销的团队及个人。
为什么我讨厌这一行为?
首先是它的传播形式十分低劣,是以一种半裹挟式的口吻强迫人们进行转发。你可能你会说,不,我转发完全是自愿的,并且十分乐意为我的家人带去这份平安。好,那假设我换一种表达方式,“不转不是中国人”、“不转死全家”,你是否还会抱有相同的看法?本质上来说,这两种表达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在利用我们脆弱敏感的神经,捆绑着我们的道德感,从而提高转发量或其他目的。甚至前者更令人厌恶。相较于后者粗暴无礼的表达,前者这种更温和的口吻显然让人更无法拒绝。当一个不合理的要求被冠以美好的名义,人们往往会放松自己的警惕,心甘情愿为它买单。假使转发意味保佑家人身体健康,那不愿转发的人们就会被逼到它的对立面——不祈求家人身体健康。所以这种瘟疫般肆虐的营销手段,令人所不齿。这一次发生在朋友圈、内容无害尚且不足畏惧,可如果是发生在微博、内容纯属杜撰,并且宣扬不正之风,又当作何感想?前一段时间的德国“撒旦画”便可见一斑。所以,抵制此类不良信息传播,应当首先认识其危害性,对道德裹挟说不。没有一片雪花会认为是自己引发了雪崩。
此次事件中反映了哪些问题?
1.迷信从众心理
其实在21世纪还能看到此等奇观还是挺惊讶的,新文化运动过去如此之久,且不说“德先生”, 似乎“赛先生”还没有走进每家每户的大门。所有人都知道,不可能仅靠动动手指转发,就能天降横财、实现家和平安,但人们依旧趋之若鹜。终其原因,仍旧是思考模式的简单化。迷信从众的心理是最为普遍也最为轻松的,随波逐流,意味着放弃思考。《乌合之众》中有这样一段话,“无论是独立的个体还是群体,一旦他们处于暗示影响的状态之下,那么他们的思考功能就会彻底丧失。从一个念头进入大脑到付诸行动,几乎是立即就变成了行动。”“转发保平安”无疑就是这样的暗示,在这样的暗示下,我们首先考虑的就不再是它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感性认知便处于主导地位,行动来替我们思考。要从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思考其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推翻很多以前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甚至要时常批判性的剖析自我。承认自我的错误便是迈出理性的第一步。
2.浮夸急躁心理
频繁的转发锦鲤,来维持着我们早已匮乏的运势,一种祈福改命,天不酬勤的心理入侵着人们的潜意识。得益于传播媒介的迅速崛起,无数“草莽英雄”走上台面,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神话。这是最好的时代,出身贫寒也有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是最坏的时代,审丑文化异军突起,网红名人层出不穷,一夜暴富不再是梦。媒体的鼓吹造势,促成了这个时代一个又一个“奇迹”,人们以为凭借那些虚妄的幻想,可以不用再踏踏实实的走向山巅,而是要借由时代的火箭一飞冲天。于是,我们不再去认真听课,做好复习,而是考前突击,再拜考神,转发锦鲤;于是我们不再坚持锻炼,控制饮食,而寄希望于“转发此条瘦二十斤,光吃不胖”。黑白颠倒,美丑不分,说真话的人会被无数的网络暴民喷成筛子。能心平气和谈道理的人越来越少,多的是一言不和问候家人的喷子。在这一真正颠倒的世界,真相不过是虚假的一个瞬间。追求真实反而可笑,高举犬儒才是王道——时代的症结所在。尽管急功近利是社会常态,但个体依旧可以大环境中,创造自己的小环境。在闲暇时静静的品读一些权威著作,对我们的心性陶冶大有裨益。“初九:潜龙,勿用。”在求知的过程中,始终秉持一颗学徒的心,让自身不断向前发展,在需要的时候展现我们完全的力量,这才是走向成功不二法门。
3.宗教实用主义
不少中国人的思维里,把“实用主义”奉为圭臬,甚至是在宗教上,也不乏类似情况。“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就是最好的印证。在此事上,人们的心理大抵也是希望佛祖保佑家人平安。但绝大部分转发者不信佛,甚至也不乏抵制宗教的,这就很荒唐了。宗教信仰绝对不是简简单单说句“南无阿弥佗佛”、“阿里路亚”。它应当是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正道,一心向善,而不是在仅仅需要的时候祈求一份好运。如果国民情绪如此容易煽动,势必会导致营销成本和水平越来越低。但凡触及内心敏感脆弱的地带,情绪就会像绝堤洪水般泛滥,导致所谓宗教信仰也成为快餐文化的附庸。“请求佛祖保佑,我会在转发这一刹那剃度的。”这种宗教实用主义其实仍是浮夸急躁心理的衍生物,一旦成型,将会是宗教人士的灭顶之灾。不妨听听《悉达多》中怎么说的,“尊贵的人,您也许的确是一位追寻者,由于您的追寻过于急切,您没有看到许多眼前的事实”。
4.感情形式主义
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不是始终矛盾的。在此次的大规模转发当中,就非常明显。感情的表达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似乎只是一种针对广大票友的宣誓,而没有更加具体的措施。很多人在现实中养尊处优、肆意妄为,反而在社交媒体上大谈母爱,展现孝子风范。比起这样的转发形式,其实我想妈妈应该会更期待你陪她聊聊天,帮她分担一些家务吧。有这份心意固然无可指摘,但将形式转化为实际行动不是更好吗?
笔者本无意声讨这份心意,但就事论事,如有不妥之处,还望雅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