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百花园散文读书
淘书记(七):飣餖吟

淘书记(七):飣餖吟

作者: 童心陈不老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17:13 被阅读5次

2008年,在观水路上,省委附近,每逢周六,是各路文玩爱好者们必去的地方。

一大早,那些全国各地赶来的古董商们便沿着人行道,摆满了真真假假的瓷器,青铜器,玉石,书画和其他各类杂项文玩。当然,其中也有七八个旧书摊。

冲着那些旧书摊,我只要有时间,周末也一定会起过大早,匆匆赶去,一路上总担心去晚了,好书被别人买走了。

记得是4月份的一个周末,我到观水路时,天刚蒙蒙亮,各类地摊摆了里许,人声鼎沸,摩肩接踵。本以为自己已经到得很早了,比我更早的仍大有人在。

我一个个摊子看过去,虽然知道大多数摊子上都是假货,还是忍不住瞄几眼。

突然,看到一个地摊上有一本陈旧的线装书,便蹲下去仔细翻看。

书籍边上的装订线已经脱落了一半,又上角也缺了一个角,好在基本上没有影响内容。

书名为《飣餖吟》,是清晚期工部侍郎石赞清所著诗集。

我对石赞清是何许人并不了解,看到里面有咏黔灵公园和水口寺的诗句,觉得和贵阳有关,立刻来了兴趣。

仔细翻看了半天,书籍为木刻本,由于封面不全,不知是何时所刻。决定买回去慢慢研究。

询价,要50元,没有还价,收入囊中。

回去后,查阅相关资料,才知石赞清本贵阳人,晚清有名的大臣。后来,还有一本书,书名叫《晚清名臣石赞清》,描述了他的故事。

下面说一下这位不太知名的名臣:

石赞清,(1805-1869),字襄臣,清朝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石牛寨勇村人。幼年父母双亡,投奔贵阳的舅舅为生。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举人,十八年(公元1838年)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发直隶。补阜城知县,署献县知县,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五月补天津知府。后来官至工部右侍郎。1869年病逝于京师,葬于贵阳宅吉坝。

在赴天津知府任上,时值潞河东路洪水成灾,石赞清目睹了哀鸿遍野的悲惨景象。他下车伊始立即前往勘察水情,与民众修堤筑防,同甘苦,共命运,风餐露宿于草泽中,并极力救助灾民,使之免于饥寒。灾情过后,石赞清整顿辅仁书院,发展地方教育;平抑物价,打击奸拐,理民诉讼,因其公正廉洁,被民誉为“石一堂”。

石赞清就任天津知府之时,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年。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俘获两广总督叶名琛和广东巡抚柏贵,建立傀儡政权。1858年5月20日,英法舰队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直隶总督谭廷襄弃城逃走。天津百姓惶恐不安。石赞清知城不保,便在堂阶前放着两口装满水的大水瓮,然后对家人说道:“夷如入胁,则与吾妻死此矣!”表示自己“誓以死殉职守”的决心。

1860年,英法联军进占天津,“吏民骇散,总督以下多受其辱。”联军分住官舍,惟独石赞清傲然不屈,不肯搬出官舍。他大义凛然地对侵略者说道:“取吾头以往,官舍不可让也!”侵略者对这位不怕死的中国官吏的言行感到十分惊讶,只好退出。石赞清知道敌人不会善罢甘休,自己在这空城中白白死去也无益。但作为天津的行政长官,在国家处于这样危险的境地时,惟有维护国家利益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才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敌营会见联军首领额尔金、葛罗等人,向他们表达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指责其无理侵略中国领土,给中国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警告他们如果一意孤行,必将招致中国人民的坚决反抗,到头来只会落得个灭亡的下场;提醒其看清形势,迷途知返,立即罢兵议和才是上策。石赞清慷慨陈词,毫无惧色。其铁骨铮铮、凛然可畏的形象,给英法将帅无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明白中国的官员并非都是贪生怕死之人。

侵略者想挫挫石赞清的锐气,想使其就范。不久,便派五百名士兵强行进入其官舍,将石赞清拉上轿子,挟持到联军首领的住地南营。石赞清面对额尔金等人,毫不屈服,高声谩骂,不时用手砍击颈部说道:“速杀我,取吾头去!”额尔金见状无奈,只好说道:“非敢相难!闻有兵欲烧吾船,故假君为镇耳。”石赞清也明白对方欲拿自己作为人质,企图压抑天津人民的反抗情绪,于是他以绝食来表示抗议。绝食三日后,石赞清的生死引起了天津人民的深切关注,数十万愤怒的民众聚集城中,不少人乘着小船围着英法舰船示威高呼:“还我石父母来!”这下额尔金等人惊恐了。他们立即将石赞清释放。当侵略者叫石赞清自行离去时,却遭到了他的拒绝。他严正声明:“吾如何来当如何归也。”额尔金等人怕事态弄大无法收拾,只好又令五百士兵作为前导,用轿子将石赞清抬回。自此以后,天津社会安定,侵略者不敢胡作非为。英法联军在天津住了几个月,石赞清作为中国政府天津的行政长官始终没有离开衙署一步,继续行使着国权。其所作所为体现出中华民族不为外敌胁迫而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

石赞清在天津治政四年,洁身爱民,深孚众望。在外敌入侵之时,维护民族尊严,不为外敌所屈服,天下人以其节操高尚,把其比为“汉代苏武”。当石赞清离津到京赴任时,天津百姓为之歌曰:“为国为民天津府,刚毅不挠胸有主。”

二十年后,贵州遵义籍外交家、散文家黎庶昌在贵阳祭祀石赞清时,见其“墓道之文未具”,深恐石公“遗事湮轶”,于是勒石为铭,以让后人可考。黎庶昌在《工部侍郎石公神道碑铭》中写道:“扰扰群生,孰能无死?泰山鸿毛,惟其所止。止得其所,死则死耳。求死如饴,时或不死,大节炳完,如石公是……”这不仅诠释了生死的意义,而且对石赞清在天津时抗御外侮、视死如归、高扬民族气节的大无畏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石赞清为官政绩卓著,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尤擅长集句诗的创作。他喜读唐宋元明历代名家名作,凡游览名山大川,赠朋答友,咏物言志,抒发感慨,均利用前人现成诗句巧妙工合地纂叠在一起,成为一首新诗,天衣无缝,读来别致清新,毫无抄录之嫌。

他集有《飣餖吟》十二卷1045首、《紫荃山馆赋帖诗》393首,均曾在贵阳刊刻于世,远近传诵。

此次偶然获得《飣餖吟》六卷。其中有《秋夜宿黔灵山寺》、《游水口寺》和《题东山藤花精舍》几首诗。

  秋夜宿黔灵山寺

闲倚一枝藤  灵山涉水登

秋云轻比絮  吟客静于僧

草木分千品  烟霞锁石層

树摇金掌露  (薝-杜甫赠特敬汝阳王)动玉壶冰

明月松间照    孤泉石上澄

展经猿识字    棲竹鸟惊灯

有纞(塹-吴融雨夜)沧海  无心问爱憎

寂寥还得句  出语离三乘

          游水口寺

    南陌东城路  花源接九重

    名都标佛刹  元化隐灵蹤

    树色含残雨  灘声  夜钟

    浪霞穿水净  岚翠近秋浓

    鹤老难知岁  松寒不改容

    搓从天上得(门前河岸有石船)  仙向庭中逢(后山有仙人洞)

    药验桐君録  茶开蜀国封

    澄心悟空了  尘世苦(燑燑)

        题东山藤花精舍

蓝田丘壑蔓寒藤      藤把枯松牢似绳

簾捲茶烟萦墮叶      雨闻巗 溜解春水

高风落落谁同调      世事悠悠未足称

曾看画图劳键羡      他生当作此山僧

石赞清还善画,其画作在贵州省博物馆据说有藏,但其诗集却未曾看见。

也许,我获得的这本诗集,是他存世作品中不多的一部分。

淘书记(七):飣餖吟

相关文章

  • 淘书记(七):飣餖吟

    2008年,在观水路上,省委附近,每逢周六,是各路文玩爱好者们必去的地方。 一大早,那些全国各地赶来的古董商们便沿...

  • 月見·十三夜 二首

    其一 風物數奇酬得仙,無雙宮闕有涼天。 今宵亙古恆沙過,惟以永年資不全。 - 其二 餖飣案頭風露盈,仙家猶好接塵音...

  • 淘书记

    为着淘书的计划,蓉姑娘等了两周才等到我。 第一周是因事割伤了手,心灰意冷,因跑去邻市友人那儿蹭住蹭吃蹭喝了两天。第...

  • 淘书记

    ——那些你们捐来的书都去哪了 今天 无聊的一天,周五没课,是我最清闲的一天,上午写了两篇文字,下午睡了一下午,对,...

  • 淘书记

    凡爱书之人,应该都有过淘书的经历。从一个小书摊前匆忙而过,不经意间一眼瞥见了自己喜欢的书,那种感觉比他乡遇故知更让...

  • 淘书记

    网购的人都知道淘宝,我也喜欢淘宝。我淘的不是衣裤鞋帽,亦不是日常杂用,更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浮夸奢华,我淘的,是一...

  • 淘书记

    我们就像久未谋面的老恋人 初见有些恍惚 可是只看几眼就不觉得陌生 熟悉的场景慢慢想起 亲切的感情又再发生 文字 就...

  • 淘书记

    最近有点疯狂,一下子采购了好多书。估计这个月光书花费有700元了。主要是一些之前看的,没有买。太贵!在多抓鱼上看到...

  • 淘书记

    淘书记 自从班级开展共读活动以来,我就开始在网上淘书,买书。为了给孩子们选取最好的书,最优惠的书,我费尽了心思。 ...

  • 淘书记

    原创:晨光 又来福州路啦。又来这家书店淘书啦。 如今网购让实体书店生存陷入困境,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我也网购图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淘书记(七):飣餖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wz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