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传递消息的方式非常落后。“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假如庖丁没那么细心,可能花很大力气写成的尺素书,就永远被埋葬在大锅里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进化。从信件到电报,从纸媒到新媒体,从微信到视频会议。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我们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但信息壁垒存在吗?
它仍然还是存在的。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流中,充斥着大量无用的垃圾信息。与此同时,各大平台的意见领袖在把持着话语权。他们只需轻轻敲动键盘,就能轻易带动起来一个热点。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刻,一些人恰好站在了风口上。他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野蛮生长,并将马太效应诠释到了极致。
而区块链的到来,则是意见领袖的末日,也是普罗大众的春天。
简而言之,所谓区块链,代表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在区块链中,每一个节点都享有相等的权利和义务,而把持一切信息的核心节点却并不存在。
听起来,是不是很难理解?
我们以《图说区块链》中的案例讲解一下:比方说,我通过银行,给我的小伙伴马老师转过去一千元钱。然后,她告诉我,钱没收到。
如果我们想要确认,这笔钱到底到没到,就只能通过银行来进行确认。换句话说,银行这个地方,便是“中心化”的信息传递所。
而在去中心化的时代,交易信息会在所有节点共享。银行的作用无足轻重了,这笔交易的细节,每个节点参与者人手一份。
信息垄断将不复存在,在区块链时代,所有的信息传递将变得透明起来。
与此同时,不同的区块在不断的运算中,诞生出了一些加密货币。这些货币,是可以换成人民币的。
为了激励创作者的热情,许多平台依托区块链技术诞生。其中有一个平台,就叫做“赞我”。
赞我:
所谓赞我,指的是一个仍然处在冷启动阶段的平台。未来铺开的内容包括文章,问答,短视频以及直播等诸多类别。
一言以蔽之,赞我是一个自带钱币激励机制的平台。
按照赞我创始人蔡叔的想法,用真金白般银的代币来点赞,这会促使人们在点赞的时候更加理性。与此同时,优秀的内容会在大批信息垃圾中脱颖而出。
可是,在网络消费的时代,冲动消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只要写作者的煽动能力够强,自然就能带动一波付费狂潮。
而在用币点赞的时候。我们怎么能确保,人们就一定会偏重理性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其实就隐藏在收藏功能里。可以说,成也收藏,败也收藏。
收藏夹的利与弊
在知乎这个问答网站上,每一个被推送到热门上的答案,未必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很多的热门答案,代表的是情绪的宣泄,以及立场鲜明的站队,而真正有价值的干货答案,却是收藏数远远大于点赞数的。
平心而论,如果我真的认可一个答案,我会第一时间想到把它收藏。毕竟收藏夹可以分门别类,以后如果有需求,自然会找到自己的分类,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查阅。
一般来讲,每个人与一个答案的交互只有一次,要么是被感性情绪支配,然后送出一个赞,要么就是被理性情绪支配,送出一个收藏。通常来说,能同时做到这两步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只会在选择其中的一步后,便会奔向下一个答案。
下图是我可怜的一个知乎答案,总共的赞数,根本抵不上收藏数的一个零头。
这样的推送机制,对认真创作的人来说公平吗?
显然是不公平的。
这种推送机制,对于平台来说,会让首页的热门推送上充斥大量的垃圾信息。而对于认真的创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打击。最后,愿意写干货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了追热点,蹭热点上。
假如赞我平台希望能在将来避免这种情况的话,如果将收藏的权重置于点赞之上,甚至数字币的花费设置得更高,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对于平台来说,这可以把更多有价值的内容推送到观众面前。这无形中提升了平台的整体格调,也提升了平台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从而大幅度提升了流量。
而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更大的激励。更好的干货换来更有价值的回报,这会促使他们继续输出更多优秀的内容。
对于观众来说,收藏成本高于点赞成本,这会使得他们更谨慎的面对眼前的每一篇文章,甚至每一个回答。自然而然地,他们会选择更好的那一个。
这对于平台,创作者和观众来说,是一个三赢的局面。也许,我们即将看到一个更好的赞我。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