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智君
原创作品,转载需要作者授权
作者摄初春,我的痔疮病愈发严重,不得已去医院做了手术。手术当天就能下地行走,但是很不方便。
就在这个时候,我接到一个读者的求助电话,这名读者在电话里给我讲了一个爱心小故事:
关女士可有爱心了!看到一个流浪汉光着脚走在仍有冰碴的马路边,非常同情。于是,她跑去附近商店买了一双鞋,想给流浪汉穿在脚上,想不到,流浪汉跑没影了,把关女士急完了。
打电话的读者请记者帮忙,通过媒体找到那名流浪汉,把那双新鞋穿在他的脚上。
也许是治痔疮病闹腾的心情不好,我听了求助电话,没太认真想就答复了:茫茫人海,一个流浪汉肯定也不看报纸,上哪去找哇!再说,事也太小了。
答复完,我心里想,写了也是“寻人启事类”的小稿,不外乎:有一个爱心人士给流浪汉买了一双鞋,流浪汉找不到了,希望有知道流浪汉下落的人与爱心人士联系。
我认为自己是一个资深记者,写这类小稿没什么必要,因此,就放弃了。
我天天坚持去医院换药,换完药保持在家休息的状态。
过了两周,痔疮基本痊愈了,这个时候,我开始想采访和写稿的事。写啥呀,半个来月没去采访,也没有线索。
突然,我想到那双“爱心鞋”的线索。
这是个相当不错的素材,当时怎么没当回事!还做出了失误的判断?咋想的!
一个陌生的,普通的市民,给光脚受冻的流浪汉买一双新鞋。事虽小,可是体现的却是大爱呀!如果媒体介入,帮助爱心市民找到流浪汉,流浪汉穿上“爱心鞋”!
那该是怎样的一个爱心故事呀!大庆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明城,这个爱心故事要是有个完美结局,该多么有意义呀。
想到这,我一拍大腿,自己算是个新闻“老江湖”,怎么犯了这样的低级错误?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赶紧弥补,看看“爱心鞋”穿没穿上流浪汉脚上。这回显得聪明了,当即判断:穿上穿不上都能写出好新闻故事。
当时已经是晚上9点多,我查找到那名求助者的电话。按理说,我应该第二天起早联系求助者,但是,我实在等不及了,立即与求助者取得了联系。
对方听我说要通过媒体报道帮助关女士实现愿望,显得很高兴,她说:“关女士是我家邻居,你来把,我不仅把我知道的告诉你,还领着你去采访当事人。”
我的采访连夜进行,第二天写出了首篇新闻故事《爱心鞋等了光脚汉14天》。
这篇稿件一经刊发,引起好评如潮。众多市民加入寻找流浪汉的行列。新闻故事跟进,爱心寻找力度加强,范围扩大……
最终“爱心鞋”穿在了流浪汉的脚上。系列新闻故事温暖、自豪着每个大庆市民,随着故事的传播、扩散,感动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读者。
体会是这样,无论是非虚构体裁,还是虚构体裁,不要怕事小,往往小事反映大主题,也就是哲人常说的: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芒!
其二,作者对线索的判断,总会有失误的时候。失误不要紧,你要全力去弥补,追回那离你而去的宝贵素材。
有人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我说,世上有后悔药——全力弥补就是一副后悔良药。
这个系列新闻故事获得东北好新闻一等奖,全晚报好新闻二等奖。
敬请欣赏范文(二至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