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一切,即宽恕一切”这句话出自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非常不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跟我们教知识有什么关系,跟我们教育又有什么联系。这个时候,我无法跟我的教育工作关联,于是我跳过了这句话,反正也影响文后的理解。
直到第二天,我去听魏智渊老师的《教育的目的》共读的线上课程时,这句话再次被提起,原来当我不理解的时候,其他的老师也并不理解。当时,魏智渊老师举了一个浅显的例子去解释。当我们看到一个老人偷东西,我们会谴责他,但是当我们了解到,他是没有东西吃才出来偷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对他产生怜悯之心,会宽恕他的行为,这就是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这句话在我心里似有似无,因为魏老师举得例子跟教学并无关系,我当时对这句话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直到有一天的早上,班级中的一位老师因为学生作业没有写,而狠狠批评学生的时候,我又想到了这句话。
当我教书教导9年之久,特别是生了孩子之后,我已经很少因为什么狠狠的批评学生,当然我也有因为学生不写作业的原因而大吼大叫的骂他们,但是次数已经非常少了。
现在,我想到了我为什么不再狠狠批评他们的原因了,因为我并不知道他们到底由于什么原因不写作业,可能是贪玩,可能回家还要干活,可能回到家没有像学校这样的学习环境,可能因为数学学科太难,可能性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就算是第二天会被老师批评,会扣到星星,会扣掉章,也不写作业。因为我不知道,我没有全程观看过他们回家的状态,所以我选择宽恕他们,选择找到合适的时候让他们完成应该完成的数学作业,选择放学托管后,再留下来帮助他们补作业。
我在想,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跟着他去他家里看看,去看看他回到家里后,到底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先写什么作业再写什么作业。如此这样,我才能真正解决学生不写作业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继续假设,继续联想,当我们在处理学生之间所发生的问题时,我们不能一味的马上批评学生。要去了解事情的情况,发展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再采取恰当的做法。这样的管理之下,学生才会服气,我们也不容易那么暴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