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然觉得刘亦菲和陈晓合作出演的电视剧《梦华录》演绎了一个好故事。但是,它也有致命的缺点。
比如,“顾赵氏”。这个“顾赵氏”真的是太尴尬了。
且不说在那时赵是国姓,就从本剧女性角色的立意上来说,那也说不通啊。盼儿是何其自立的人,怎么还没有正式成亲就要冠夫姓?
这是顾千帆的浓情蜜意吗?是想强调“你属于我了”吗?如果这个时候就开始强调“属于我”,那是否和之前顾千帆所赞赏的,盼儿的自我成长有矛盾?
我们再退一步讲,其实我一直以来最动心的一个点就是:最短的情话是你的名字。
你看顾千帆去表态的时候,他叫的那一声盼儿,难道不好听吗?明明是动人之至啊!我只听这么一声,我就知道他是很爱这个人的。这样难道不好吗?
为什么为了甜,非要搞一个“顾赵氏”?就真的很刻意,很土。
包括“千帆”也是。我知道你爱我,因为你对我的爱全部蕴在日常里。那其实就很清甜,很温馨。偏要搞一个“你刚才叫我千帆,我喜欢你这么叫我,你以后就这么叫我。”
我真的想说,编剧知不知道什么叫物极必反?之前有一个话题是“拍出了诗经里的爱情”,你前头搞“诗经里的爱情”,后头突然就土味了。我就想问问编剧自己觉得尬吗?
你就老老实实的叫名字,把名字叫得温柔缱绻,这两个人难道做不到吗?我觉得他们能做到啊!
赵盼儿对顾千帆的态度也是,她明明是那么聪慧的一个女孩子,但是在感情里像个白纸。之前顾千帆装作不认识她,她就生气。现在在茶馆,顾千帆去和上司说话,让她在旁边等一等,她自己跑走。
人在感情里,的确会因为用情至深而迟钝。但是不会失智啊!赵盼儿这种表现,是否又和她之前的聪颖机敏相矛盾呢?
按照道理说,她之前经历的那些事情,其实是可以让她更理解顾千帆“逢场作戏”的,但是每每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她就开始耍小性子。
这就真的让我无法理解啊。
看到这里,其实我更能共情的反而是三娘。三娘的心情演绎得太真实了。
她是很气的,她很失望,失望于自己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被漠视,被辜负。
她从失意里爬起来了,但是她还是会触景生情,还是不受控制地想起那个不听话的儿子。但是想到他的时候又会想到他不认自己,不要自己的样子,又开始生气,又觉得难过。
真的就是太真实了,我相信每一个当母亲的人其实都能够理解三娘这种对孩子又爱又恨的状态。
包括她为盼儿和顾千帆高兴,她的高兴是真心的。但是高兴之余,又有了更深层的落寞。因为她又想到了自己。我非常能够与她共情,非常心疼她,而且很佩服她。天底下的妈妈都知道要克制对孩子的思念,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这些有多么难。
至于欧阳旭,其实后期他的心态失衡,跟他现在所经历的也有关系,同时,他的性格短板也显现出来了——他这个人不会自省。
这就导致他把问题都归结到了别人身上,那么他的心态自然也会失衡。
这部电视剧并没有深入探讨女性对自身束缚的打破,探讨的是什么呢?
一边搞立意,说女性的成长,一边说这个女性要冠夫姓;一边说“我们靠自己的本事不丢人,我们可以抬着头”,一边在说女主的自卑。
这种各方面的自相矛盾状态真的让我怀疑编剧的意图。
别来跟我说什么时代背景的束缚,或者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的。你这个故事探讨的不是女性如何成长,如何打破这些束缚吗?束缚是用来强调的吗?
束缚是用来打破的,不是用来强调的。
作者:茜曦惜夕,入骨影评团队出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