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的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处于中学阶段,正处于花季与雨季的年龄。但是对于父母来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是那么好相处的,如何与这个时期的孩子友好相处,怎么引导他们,得先知道这个敏感的时期孩子们身心都经历了怎么样的变化,对他们多一分理解与耐心,对他们走向独立的历程多一些淡定从容。那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就是肉眼可见的变化,从10岁左右到18岁之间,个体身体发育得最快,身高、体重及面部都发生很大变化,从外形上逐渐接近成年人。体内各种生理机能以及性的发育和成熟迅速增长并逐渐成熟,孩子们在两三年之间就完成了身体各方面的生长发育任务,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开始出现第二性征,性器官开始发育。
另外还有一些是肉眼不可见的变化,比如心理和意识层面的变化;但是心理的发育和身体的发育是不同步的,因此青春期的孩子身上会出现很多的矛盾,首先青春早期的个体在生理发育与智力发育逐渐接近成年人的水平,个性与品质也更加丰富稳定,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希望获得某些成人的权利,而心理发展水平有限,生活阅历有限,生活中有很多期待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挫折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与家庭、与他人的种种摩擦,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与行为问题。
生理发展伴随着心理的发展,而心理发展的速度相对缓慢,往往身体已经像一个大人了,而心理还在幼稚向成熟挪步,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引起种种心理矛盾。这时他们已经有了成人的感觉,却没有全新的社会角色;由于性的成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这种愿望与情绪;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不愿意顺从,内心又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本身自己是想独立,想事事都自己完成,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这个年龄段依然需要依赖父母,既然依赖父母,那么父母就会对孩子有要求,这样也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父母呢要管住自己的嘴,随时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根据孩子的心理状态来判断如何与孩子沟通。另外父母要知道,他们意识到自已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求独立的愿望日渐强烈,在对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控制与自我体验中获得相对稳定的自我概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希望得到尊重,所以父母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时可以把孩子当成朋友或同事来对待,给与充分的尊重,切不可像小时候尊尊教诲了。
青春期的孩子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接纳自己,虽然自己身上有很多问题,但是要明确知道这些问题都是这个阶段存在的问题,过了这个阶段问题自己就解决了,或者说这些问题都是成长的问题,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