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很喜欢这样的学生时代。
闹铃一响,起床洗漱,吃个早餐,径直走向图书馆。
每天和不同的人擦肩而过,奔向同一个目的地。
依旧还是会去窗户旁边的位置,看看它被别的同学占座没有。
我喜欢那个位置的阳光,能够让人平静地开启新一天的学习状态。
朋友现在工作之后,我觉得他比以前更成熟了。
之前我和他吐槽不开心的种种,他总会和我说:“我活的很自我、很倔强、甚至带点悲观。”
直到有一天,我把微博看到的一句话发给他:“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是不会悲观的。”
好像之后我们的聊天再也没有谈过悲观。
韩寒书里说:“人世间的事,没有野心就容易开心。”
这几天在书里看到很触动自己的一句话。
回头想想,似乎是这样。满足于现状,不过多地折腾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必须要达到的远大目标。
不用日复一日地坚持早起、坚持刷题、坚持做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不会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的怪圈,如果少了这些步骤,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开心。
工作之后他略微懂得了一些当时我的心理感受,谈起大学,他说大学和社会真的不是一个概念。
当时想象的社会太美好了,真正出来的时候发现一切都不一样。
可能是那几年的经历,有些灰暗。他出社会顿悟的道理,我在学校就已经懂了。
当身边的同学还活在美好幻想里的时候,我已经活的越来越现实了。
好高骛远只会让自己一步一步错失机会,那不如追求一个不算太差的结果。一步不能到位的时候,曲线救国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已经过了那个挣扎着不听任何人的意见,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年纪了,在追求一些有意义有结果的事情了。
依旧对曾经的那些伤害做不到释怀,但庆幸自己能够在那里迅速地成长,比同龄人成长地更快一些。
现在很多个时刻,都能想起老师留言的那句话:“人生越往前走,就会觉得越难。”其实到现在我都感觉到人生顿感艰难。
闺蜜谈起舍友的学习状态,她说:“你每天和别人一样,早起去图书馆、刷题、背书,成绩下来的那一刻,还是有些失落的。”
看着大家的成绩和自己的成绩,对比之后难免就有些不开心。
其实换个角度来说,我很喜欢她们宿舍的状态,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
人都有惰性,如果可以赖床,没有人愿意早起。如果昏昏大睡能让我们一次通过考试,那我也不愿意去努力。
没有人不想活在舒适圈,只是我们的选择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就算每一步坚持都很难熬,也还是要逼迫着自己主动地离开这种舒适。
大环境的这种带动,我们自己想懈怠的时候,就会被拉着继续去学习,还挺羡慕她的。
人与人之间总是能够相互影响的,有一个优秀、发光的朋友,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你更加努力,更自律。自己也会一心追逐光芒,想要变得更好。
怎么会没有遗憾呢,对当年的高考感到遗憾,对选择的专业感到遗憾,如果这些重头再来一次,我会选择一步到位。
中间会省去很多磨难的步骤,会遇到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会遇到一起学习的小伙伴,我们会彼此鼓励,共同进步。
这些年我也从那个依赖感特别强的小女孩变得越来越独立了,暂时没有找到同类人,那就自己一个人先去开辟自己的小天地。
等到这个小天地足够强大的时候,对的人就会迎光而来。我们彼此都会遇到同样材质的石头,奔向更好的未来。
长大后我们都应该学会的一点就是,开心要说给真正为你开心的人听,难受当然也要说给愿意听你说话的人听,毕竟这个世界上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没有那么多的你以为的感同身受。
以前很羡慕二十几岁的人,以为到了二十几岁后,会特别自由特别开心。
并且还以为在那个年纪会实现自己所有的愿望跟想要的东西。如今我二十几岁了,自己更像是被架在了生活的条条框框里。
很多事情已经不再谈到自己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这个层次已经停留在你没有选择了,你只能这样按部就班地去努力。
现在这样知识红利的时代,考研考公的人数爆发式地递涨,动辄三万的一个班,如果我们没有这些经济压力,谁不愿意去听面授课呢?
谁会拒绝更高效的学习方式呢?在变得更好更优秀的路上自己持续发力吧。
上周书里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当你开始学习新东西的时候,你就是个傻瓜;如果你不愿意成为傻瓜,你将永远无法尝试新鲜事物,你就永远不会成长,所以愿意当一个傻瓜是你转变的前提。”
这个学期开学之后的心态,和自己以前的状态截然相反。
虽然还是日常有很多工作和琐碎的事情,但在这个过程中快乐远远大于痛苦。
整个周围的大环境,是那种始料未及的好。每当朋友问起我最近过得怎么样,我说:“苦尽甘来了。”
许多事情坏到一定程度,它已经不能再继续发酵下去了。
最近有好好读书,也有专注地学习。在逼自己离开温暖的被窝,对未来依旧有热望,不悲观不迷茫,很清醒。
很多事情思考的维度和做法,不再把自己当做一个大学生对待,有一些更高的要求。
可能是周围人都很厉害,那种厉害和我之间有巨大的鸿沟,向他们看齐,做一个长期主义者,不懈怠。
遗憾大家谁都有,但是我们不能抓着过去不放。现在又是全新的开始,继续去寻找自己的高光时刻。
慢慢更新自己的观念,慢慢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