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回到娘家,一直在回忆,一直在回味,我自己记忆中小时候的那个年味,到底是啥味的?
今晚仔细回想的时候,脑子里突然蹦出来四个字:好吃懒做。
哈哈,属于贬义的词语却被我用了形容年味,于情于理有些不妥,可内心又觉得其实还蛮契合的。
好吃懒做,私以为,是人的天性,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释放天性,也无不可嘛。
这种天性,几百万年来,一直保护着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记得小的时候,我妈和我说,初一到初三最好不要干活,要不一整年都得忙忙碌碌。
这句话我记下了,春节的时候躲着活,最多扫扫地洗洗碗,大家尽量避免产生家务活的行为。
街上的店铺也都歇业,人们穿着新衣服,带着新笑容,领着孩子兜兜红包,走走亲戚,喝喝茶聊聊天,一片天下兴平,人民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气象。
大家从内心深处也是笃定:新的一年定是全新的境况,一切都是美好的走向。
如此看来,短暂的好吃懒做其实是给大家日渐被现实磨损的意气进行重新打蜡,金黄锃亮地再出发,如此甚好。
好吃懒做的春节,最深的记忆就是各种童年美食。
小时候物资尚不充裕,对于过年过节,垂涎的就是各种美食了,潮汕小吃品种超多,任何单独一种都能成为经典,比如各种卤味,比如各种甜食,那是在青涩年华,所认为的现实生活的浓缩。
年味,好吃懒做的味小时候的我并不喜欢走亲戚,我喜欢亲人的温馨,但不喜欢越界的询问。
也许是现实生活的不容易,人们总是喜欢探头看看别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囧境。过年过节大家手脚闲下来了,嘴巴闲不住,走亲访友之时,忍不住总要问问这个,比比那个。
从小我就不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还特别不会来事,嘴巴也不甜。还有一点,我不喜欢别人问东问西,为了避免被问的尴尬,我尽量不参与人多的场合,或者是那几位平时喜欢询问的长辈们在的场合。
年味,好吃懒做的味现在想想,我从小就不是一位特别主动的人,就算和同学朋友相处,也只喜欢和那几位玩得来的交往。
年味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家里的情味浓了,和睦了,平静了。
当家长平日里忙于各种一日三餐的奔波,被各种现实压得喘不过气,回到家中,想他们和和美美,心平气和对待家人,几乎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于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爸妈来说,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是小时候关于家人相处的场景大部分都伴随着争吵,埋怨。
过年可就不一样了!一是家人认为春节争吵会影响家庭一整年的运势。二是爸妈不用在忙碌干活,身体的解放,同时也释放了心情,脾气变好了,关系也随着和睦了许多。三是爸妈的尺度会陡然变宽,不再严厉管束和教育我们,这种自由实在是让人身心清爽,也给春节抹点上了绚丽的色彩。
记忆中的年味还有一些片段,比如乡村篮球联赛,猜灯谜,游花灯等等。
这些林林总总的,具象的臆想的片段,交织成了一整个童年关于春节的画面。
不知道是否年纪长了,时常会想起这些以为已经被遗忘在记忆角落的画面,在好吃懒做的春节里,把它们拿出来晒晒太阳,见见阳光,感觉蛮暖。
你呢?是否也有这种过年“好吃懒做”的即视感?是否也有遗落角落的回忆片段等待你捡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