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不上课,本以为可以偷个懒,女儿例行体检的时间到了,于是,今天依旧马不停蹄。
第一,看医生,知晓专业的力量。
检查结果出来,有几项指标不正常,拿给医生看,医生只是说,没关系。再问就说这几个指标没有什么意义,一般都不看。
很是疑惑:既然没有意义,为何检查时还要带上?
又问何没有意义,只说超出或低于的太少,没有参考价值。
又问接下来在家需要注意什么?答吃好喝好睡好玩好,什么都不需要注意。
……
我想作为老师,如果在课堂上如此答复学生,后果可想而知。据说现在的孩子已经动不动都会把老师告到教育局了。
第二,换位思考,达成理解。
本想给医生贴一个“不行”的商标,就在下结论的时候,忽然犹豫了:我是不是在以师者的角度衡量这个世界?这种角度对吗?
常常没说几句话,别人就说老师吧。之前总以为是气质形象,如今却觉得是那股“凡事都要理个清楚、得出结论、找出办法”的做事态度引起的猜测。一个过于执拗于结果的人,是不是就是有教师倾向?
那么,换个思维,如果不是执着于结果,那我肯定相信医生,听医生的,甚至为女儿体检合格开心不已。
医者仁心。我想面对那些或高或低的指标,医生不是讲不清楚,而是因为过于专业,即使讲清楚了也只是得出一个“不重要”的结论,所以不愿在此上面纠结吧。
想起很久之前看到的现象:如果医生对你不屑一顾,你反而要开心,意味着你是健康无恙;如果医生对你高度关注,你反而要提心,意味着你是疑难杂症。
好吧,释然。我面对身体,我只要一个结果:健康就好。
第三,清淡饮食,按时吃饭。
女儿早上能吃饭,我自然也不会在吃上花时间,挨到中午,去了心心念念的湘菜馆,一通乱点,辣字当头,吃得那是一个痛快。可惜,回家就惨了,肚子各种痛,晚饭也是浅尝辄止。最关键的是,女儿多次央求着我带她出去玩,可因身体缘故,无情拒绝。
看来,饮食还是清淡点好。
同时,还要服老。现在的身体真的不如曾经了,变态辣的鸡翅眼都不眨能够一口气吃完,而小伙伴却要配着一瓶水才能勉强搞定。有了娃后,似乎对吃就不再感兴趣,对吃上没有了要求,后来就渐渐戒了辣。现在孩子大了,能够自由吃得时候,却发现已经吃不动了。
真的是要服老。
年纪大了,不仅嗜好变了,思考问题的角度也能切换了,孰好孰坏?不得而知,但是带着理解、感恩行于世间,多了一份从容淡定,也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