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 | 没有什么比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更有欺骗性。

笔记 | 没有什么比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更有欺骗性。

作者: 蓝天白云下我家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22:58 被阅读0次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

    今日导读:

    1、沟通:学会表达感受与需求

    2、焦虑:处理好欲望与现实

    3、职场:《工作的九个谎言》精华

    4、激活:打开激活你的探索系统


    一、笔记:《非暴力沟通》

    1、晚上吃过饭,陪了会女儿和老婆,继续翻开这本中断阅读的《非暴力沟通》,是一本非常有收获的一本书。

    非常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2、近两年通过“印象笔记”每天写“反思日记”(近期因日更文章停止),让我更深刻的审视自我、发现自我,发现一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试着改变自己。

    3、其中反思过程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是“虚荣心”和“好为人师”。

    “虚荣心”的根本原因,就是“越缺什么越想表现什么”的自卑心理在作怪;当然,“自卑”情绪就和“焦虑”一样,是人们很正常的感情,只是需要控制在合理的场景和程度。

    “好为人师”这个不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原因是自己当下工作职位相对高、被组织赋予的强制性权力带来,另一部分原因是“自己以为自己懂得/知道的比别人多“,或者自以为是的“以为自己的做法/观点更正确”导致的。

    其实,在虚荣心驱使下的徒有其表的躯壳里面包裹的那颗心灵是非常脆弱、不堪一击的;以“好为人师”的嘴脸和姿态示人,更是自己无知的表现。

    4、能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是一种幸运,而不是什么不好甚至是更为消极的事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在不断自我要求和精进的时候,也不要过分苛责自己。

    5、虽然我已经发现了自己存在“好为人师”的不好的地方,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比较好的克服与替代方案。

    6、今天读到《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而道德评价、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正是导致沟通障碍的具体表现。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观察:留意发生的事情;
    感受:表达感受;
    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感受;
    请求:表达具体的请求。


    总之,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7、精髓:移情力/换位思考

    我认为这是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就是现在对方的角度,表达感受与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8、这需要我们学会倾听: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与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对方;也就是去除成见,不要带着先入为主的思想,坦诚沟通,真诚倾听。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理解,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

    提问艺术=表达感受+表达需求。

    尤其是他人说话带有明显情绪的时候,更期待得到他人的反馈。

    9、把“别人怎么看我”放在一边。

    一旦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对方一般不会产生反感;

    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就会消失;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

    一旦我们把所谓的批评和指责看作是来自他人的礼物,为处于痛苦中的人提供服务的机会,我们就会感到幸福。

    10、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表达自己最深的感受与需要;我们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沟通。

    而且,在一个生气的人面前,永远不要用“不过”“可是”“但是”之类的表达转折、解释、辩解的词汇。

    非暴力沟通的巨大力量
    二、处理好现实与梦想

    1、前段时间专门做了一个专题——“焦虑”:把“得到”App上“每天听本书”里面所有含“焦虑”二字的书目听、看一遍后,集锦了一篇文章(随后优化后发布)。

    2、说下个人总结

    1)“焦虑”是人类进化的使然,“焦虑”本身未必是坏事;适度的“焦虑感”反而是我们前进与提升的动力;

    2)被外界因素过度裹挟下产生的焦虑,是坏的焦虑,需要自己调节与控制;

    3)焦虑=欲望—现实;当自己的欲望与现实掌控能力不对等的时候,诱发焦虑情绪;要么降低自己的预期,要么提高自己的现实掌控力。

    4)我们要坚信大部分焦虑可以通过调整自我认知得到有效控制。

    5)不要被一时厉害关系蒙蔽双眼,放在更长时间跨度、站在更高立足点,很多纠结的事豁然开朗。

    6)培养自信!但是需要成功与成功滋养、培养出自信心和掌控力。

    7)不断精进,让自己更强大!

    3、看到“知识星球·刘润”的留言

    令我产生感慨的是最后一句:不自知!

    三、新书:《九个工作谎言》

    谎言一:人们很在乎自己是为哪个公司工作

    人们在乎的是自己在哪个团队工作,因为具体工作都发生在团队之中。

    1.企业文化不是你能控制的,你真实的工作体验,跟企业文化没太大关系。

    2.你是在团队里工作,真实的工作都是在本地进行,直接影响你的,是你所在的团队。

    3、团队的领导提升下属的工作体验方法:

    让员工感受到他的工作是有价值而且有意义的;必须给员工成长的空间,即时肯定员工的业绩;解决好员工个性和团队整体之间的关系。

    谎言二、最好的计划能取得胜利

    事实:是最好的信息和情报能取得胜利,因为世界变化比计划快得多。

    1、计划,最多反映了高层根据公司过去的表现对当前战略上的一些考虑而已。计划是提出问题而不是提供解决方案

    2.作为一个团队领导,你的首要工作,就是给团队成员提供信息。

    1)信息要给得多,给得快。有什么情报,先给再说;至于说有多大用处,让团队自己判断。

    2)你要密切观察你的团队,看看哪些信息对他们来说是真正有用的。这对你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观察到哪些信息有用,就多给到这方面的信息。

    3)你要相信你的团队能够自己发现信息的意义,依靠信息去制定计划和决定目标。

    3、高层的作用,是给前方人员提供情报和后勤服务,是给员工“赋能”。

    谎言3: 最好的公司向下传递目标

    事实:最好的公司向下传递意义,因为人们想知道大家到底是在做什么。

    1、重新认知目标的作用与意义

    目标的作用是给员工压力、跟踪工作进度、评估员工。但定目标这个管理方式本身,就错了。员工也许可以自己给自己定个目标,但那只是自我激励,或者是一个激情宣言而已;目标,根本就不应该是管理手段

    2、高层领导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意义”,也就是告诉员工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业

    3.基层团队领导的作用,则是具体服务和督促员工。这个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你要保证每周至少要和你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谈一次话,问他两个问题:

    A.你本周的优先事项是什么?

    B.我能给你提供什么帮助?

    交流的频率比交流质量重要得多。

    谎言4:最好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

    最好的人才是有特长的人,因为独一无二是一个优良特性,而不是坏处。

    1、孔子有句话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者有能力,而顶尖高手有“特长(strength)”。顶尖高手是“乐之者”。

    2、特长有三个特征

    1)每次做这件事之前,你会非常期待,你不做就难受。

    2)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你会进入一个物我两忘的“心流”状态。

    你忘记了聚光灯和舞台,忘记了领导和观众,忘记了工资和奖金,你完全沉浸在做事之中。

    3)你做完这件事会有一种自豪感。

    你完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如果别人看不见或者看不懂那是别人的事,你自己非常满足。

    3、人才本来就是不拘一格的。

    公司用能力模型这种模板去生搬硬套,其实是出于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人才的短板,可以用多样性补足。

    4、3.给团队领导选人的三个建议

    1)以输出、而不是以输入为导向。

    你需要哪种输出,就去找能提供这种输出的人,输出导向,要求你用人用特长。

    2)把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先看看你找来了什么样的人,再根据人确定打法。

    3)人才越是多样化,你就越需要想办法他们互相交流、理解和配合。

      谎言5: 人们需要反馈

    人们需要关注,因为我们希望自己最好的发挥能被看到。

    1、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基本归因谬误”:如果别人做错了一件什么事情,我们总会认为他之所以做错,是因为他这个“人”不行。

    2、反馈和批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修理”和“评价”人。

    3、我们真正想要的其实是关注,而不是评价。评价容易让人尴尬,简单关注就好。有关注远远好于不关注,而正面反馈显著好于负面反馈。

    4、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的配比应该控制在 3:1 到 5:1 之间。也就是说每给一个差评,需要给三到五个好评才行。

    5、要问 what,不要问 why。

    谎言6: 人们可以可靠地互相评价

    事实:人只可以可靠地评价自己的体验,因为我们其实只有体验。

    1、自己的体验/感情是不容易欺骗的;

    2、评价别人的体验,是不可靠的,不易于测量、比较和反馈。

    谎言7:人才分为有潜能的和没有潜能的

    事实:每个人都有“动能”,动能由自己喜欢什么(特性)和自己现在努力的水平(状态)决定,因为每个人选择的路径都不一样。

    1、“能力模型”为什么不科学:

    1)能力是无法让旁观者测量的。

    任何科学理论都得从“可测量”开始。人的能力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叫“状态(state)”,一个叫“特性(trait)”。

    2)状态,是可变的东西。

    比如你的英文水平、数学水平,可以通过训练提高;你的情绪,可以被环境影响。状态可以用考试或者对你自己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测量,那让经理打分是什么意思呢?

    3)特性是像性格一样,通常不变的东西。

    有的人是急性子,有的人是慢性子,有人外向,有人内向。既然特性很难改变,那让员工上补习班有啥用呢?

    4)人在工作中真正使用的能力往往是状态和特性的混合。

    谎言8: 最重要的是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热爱自己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因为那才是工作对人真正的价值。

    1、我们不应该追求什么工作跟生活之间的平衡,因为你平衡不了;我们真正应该追求的,是在工作之内的幸福。工作的幸福就是对特长的自我表达。

    2、如果你工作中有20%以上时间做的是你“乐之”的事,你就不太会有过度疲劳。低于20%,每低一个百分点,你的精疲力竭感就会上升一大块。

    3、每隔半年,就用一周的时间,详细考察自己每天在工作中做的每一件事。你弄个表格,左边写上“热爱”,右边写上“痛恨”,把热爱的和痛恨的都记录下来。然后你看看能不能自己调整一下工作内容,少做一些痛恨的,多做一些热爱的。

    谎言9:领导力是一个“东西”

    事实:我们追随有突出特长的人,因为他能带给我们确定感。

    1、科学的方法,不是用一个抽象模型去测量一个领导者的各项能力指标,而是研究他带给别人的是怎样的体验和感受。你不应该去考察领导者(leader)本人,你应该去考察那些追随他的人(followers)。

    领导的定义是,有人追随他。

    2、领导真正给人提供的东西,是“确定感”。

    3、领导的本质,就是在不确定的世界中给人提供确定感的人。

            值得记住的金句

    1、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大而化之的标签所感染,有时候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跟什么打交道,可能是在向风车宣战而不自知。

    2、与其提供目标,不如提供意义;与其提供计划,不如提供信息。

    3、伟大的公司,不可能是一群奴隶建造起来的;管理是激发主动性和善意。

    3、梅西不是管出来的。梅西是惯出来的。

    4、一个自己不一定有多少专业技能的人,却能帮着团队里那些技术高手提高专业技能,这才叫领导力。

    5、工作的幸福就是对特长的自我表达。

    6、只要你始终处在一个被驱使、不自由的状态,不管这个状态是工作还是生活,你的人生都是失败的。

    7、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是在做完必须要做的事情后,留出大部分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8、对不对,好不好,你说的真不算。但是热爱不热爱,那只有你说了算。

    9、所谓特长,不是你特别擅长,而是你特别热爱。

    10、越是人才,越是极端的人。

    11、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但是它喜欢奖励冒险的人。世界往往是被这些人,而不是聪明无瑕疵的人,改变的。

    12、工作是具体的,公司是虚拟的。

    13、定计划不如给情报,定目标不如讲意义。

    14、挽弓当挽强,用人当用长。

    15、“莫论人非”反馈法,“刮目相看”领导术。

    16、生活不只是工作,工作可以是生活。

    17、王霸之气何处有,众望所归能几人。

    四、拆书:《激活》

    (一)关于本书

    1、亮个相吧小宝贝!

    当滴个当

    2、本书简介

    当当:《激活》作者及内容简介

    3、思维导图

    摘自“得到”

    4、本书精髓:企业应该怎么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创新潜力和探索欲望;或者说如何使团队跑起来。

    (二)前言

    1、组织行为学

    1)就是把人类学、生物学、社会学等等学科,跨界应用在组织的管理中。

    2)目的:改变工业化时代建立起来的那套边界清晰、分工明确、职责固定的管理方式;把它变得更灵活、更能激发创新、更适应当下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

    3)工业时代的管理,主张的是企业拉着员工走,企业制定目标,员工在后面追随;组织行为学的目的就是,从底层激发员工的热情,让员工推着企业走。

    2、陈春花:现代管理的目的,不是要约束个体,而要激活个体。

    3、吴伯凡:企业要想建立自己的生态,不能靠控制;因为生态就像一片肆意生长的草原,它不是控制的结果,而是失控的结果。言外之意,生态不是自上而下管出来的,而是自下而上长出来的。

    4、华为人力资源副总裁吴建国:华为保持活力的秘诀,就在于打破平衡,建立一个动态的管理系统。

    5、员工缺乏创新、目标僵化、缺乏工作参与度,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探索欲,也就是没有向外探索的冲动,是个生理问题。

    6、探索其实是进化赋予人类的天然本能,探索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工业化催生出的现代管理,却抑制了这种天性,让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分工,压制了我们的探索欲。所以,激活个体的关键,就在于重新激活我们大脑里的探索系统

            本书主要内容

    (三)什么是探索系统?它有什么用?

    1、探索系统是一套位于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和腹侧纹状体之间神经网络。

    1)前额叶是大脑的思维决策中枢,负责我们的认知、决策、表达等等,是大脑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2)腹侧纹状体,也称作伏隔核,是大脑中的快乐中枢,负责刺激大脑产生快乐情绪。

    3)探索系统,是进化赋予一个族群的整体算法:它通过激发个体的探索欲,让族群整体,获得更多的生存优势。

    2、探索系统之于人类进步的意义

    1)在远古时期,人类没有农耕技术,只能靠打猎,从自然界获取现成的资源。但是,没有哪个地方,能一直提供源源不断的猎物。这就需要人类进一步向外探索。

    2)但是,不能等到缺乏食物了或公司破产再被动应对,而是需要提前行动。对我们的祖先来说,即使刚刚找到新的居所,也必须得保持探索欲,伺机寻找下一步的新家园。

    3)探索系统,就是人类保持进取的精神发动机。

    它的作用,就是激发人们主动离开舒适区,去寻找新的可能性。它的工作原理是,一旦你产生对外探索的欲望。它就会刺激身体,释放一系列积极的生理信号。你会感觉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充满意义,感到强烈的使命感,探索欲被不断放大。最终,这种冲动,促使我们心甘情愿的离开舒适区,不断尝试,不断突破。

    3、探索系统有三个弱点

    1)厌恶约束

    一旦受到外力约束,活跃度就会大大降低。

    2)惧怕惩罚

    探索系统并不害怕失败,它能够承受失败本身带来的挫败感;但是它害怕惩罚,也就是因为失败带来的,额外的损失。

    3)不自觉的放大恐惧。

    假如犯过一次错,你肯定会引以为戒。你会告诉自己,以后千万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你会在心理的某个区域,竖立一块警示牌,告诫自己,此处有雷,千万别踩。在此后的工作中,你每次想到自己受过的责罚,内心的恐惧就会被唤醒一次。这时,你就会把警示牌的区域进一步扩大。最后,你会变得畏首畏尾,什么都不敢做。

    (四)应该怎么激活这个探索系统?

    1、感受最佳自我

    1)组织通过一些外部干预,促使员工感受到自己最独特的优势。一旦员工能强烈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独一无二的优势。他就会产生在工作中,运用这种优势的冲动,热情就会被激发。

    2)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深;不像表面上那样了解自己。

    3)德鲁克:大多数人都以为很清楚自己的长处,但他们都错了,就像鱼不知道自己会游泳一样。

    4)要想让一个人感受到最佳自我,必须得采取一些干预手段;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员工充分表达自我。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来感受最佳自我。

    2、创造安全区

    1)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证明自己,而且不用承担任何后果。

    2)作者并不是让公司依靠安全区开展创新。而是要通过安全区,修复员工的探索系统,让员工用更高的热情投入以后的工作。

    3)创建安全区,会消耗企业的现有产能;所以,创建安全区,不光要保证个体安全,更大的前提是,组织也要安全。

    3、强化体育精神。


    小编,又在偷拍我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 | 没有什么比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更有欺骗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ff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