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技巧读书
《浅语的艺术》:作家的任务是提供一股“感性的力量”

《浅语的艺术》:作家的任务是提供一股“感性的力量”

作者: 童话师 | 来源:发表于2022-08-02 23:58 被阅读0次

导读:林良老师1924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曾任台湾国语日报社董事长,著有诸多绘本、儿歌、童诗、散文等作品,翻译国外经典儿童作品两百多册。他说,如果你想写活一根电线杆,你一样也需要长时期的观察、长时期的体会。你甚至需要长时期的跟电线杆谈话,然后,你才能使电线杆发出人性的光。祝食用愉快! |・ω・`)

这篇书评,我想过三个开头都不太满意。比如:

开头一:

当另一半因为一件小事持续对你抱怨,发牢骚的时候,你该如何用“文学的方法”来化解?

在《浅语的艺术》里,作者林良试图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告诉我们什么是文学,什么是「文学的方法」。

一位太太因为儿子在交学费途中钱被扒走而气恼,她不停地用语言折磨丈夫,丈夫走到哪她就抱怨到哪。丈夫满面愁容地说,他一会儿要去同学家一趟,同学的太太发生车祸抢救无效身亡,眼瞅着要办丧事,他自己却生了病,双脚不能下地,孩子有的不听话,有的不回家,有的生病……还有一个烫伤了脚在医院,只能托邻居去看。丈夫说得去安慰一下这个同学。

他太太听完这些当即就安静下来。这时丈夫也换好了衣服准备出门,他想去散散步,好让自己忘记儿子丢钱的事,平静下来。

如果他出言顶撞太太——不要以为只有你生气,难道我就不气吗?不要以为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你一个人遭遇不幸……就形同火上浇油,这就是「很不文学」的方法。而丈夫偏偏使了「文学的方法」的巧劲儿。

作者借此案例说明,文学不过是「日常语言」以上的,「更有力」的「不平凡的语言表达」罢了。一般人只知道「打开窗子说亮话」,不知道还有比「打开窗子说亮话」更有力的语言存在,这就是「文学的语言」。

他认为「说教」是一种文学过失,在文学里,放弃「暗示」,就等于放弃「更有力的表达方式」。

开头二:

一直想更新给写作者的书单,做一个分类更细致的,如细分为分别适合入门前和入门后读的,让每本书都在合适时机发挥最大效用。

《浅语的艺术》这本书就适合放到「入门前」的书单里。当你尝试写过一些小说之后再回来看它,那感觉又不一样了。

看了十天,论文集,持续阅读难免枯燥

开头三:

和《浅语的艺术》这本书的缘分来源于网上的一句书摘,正巧对儿童文学创作感兴趣,在豆瓣简单了解后就下单了。没找到电子版,买的纸质书。

价格很便宜,价值远超过价格。

拿到手后没想到这是一本低调的好书,它不仅仅会使想当儿童作家的人受益,更适合作为所有想当作家,爱好写作的人的入门书。包含许多基础写作理论。让你从浅白的语言中摸索出文学创作的底层逻辑。

林良老师身体力行,让书本身成为「浅语的艺术」,即便是1976年出版,2011年二次修订,读起来也并未感觉脱节。他用浅显易懂的大白话把写作这事大而化简,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辈与你谈心。

以下是昨晚想出来的第四个开头

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买回来的时候价格不超过15元,十多万字里有不少啰嗦不够简洁的部分,却让我从中快要读出另一本书。

6月6日开始读的,到16日,十天,读完已一月有余,如今还在消化中。华罗庚说读书先读厚再读薄,我还停在「读厚」的阶段。

日常阅读书单一角

这是一本论文集,持续阅读难免枯燥,以至于我在读的过程中搁浅过几天。

除了对儿童故事创作的认知,作者还聊到儿童图画书、儿童散文、少年小说、儿童诗和儿童剧的写作……给儿童看的内容几乎都有涉及,正如作者在自序里说的,这是大众探索「什么是儿童文学」的入门书,对有志于创作儿童文学的人,它会让你欣喜。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这么全面地理解、认识过童话。

林良老师认为,童话的价值来自隐喻,来自具有丰富的人情。儿童作家的工作是播种「善的种子」,儿童的心灵是沃土,大人的心灵则逐渐演化成「瘦土」。

童话的发源地是每个人的「纯真的心境」,是人类的「天真的愿望」。人类的长期努力是为了征服那「不可能」。

做了接近五年的成人童话公众号,再返回阅读这本讲述关于童话创作的书,便又对童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成人童话来源于童话,同样来源于人类「天真的愿望」「纯真的心境」,这或许就是我常常听到读者和作者朋友们说,童话师就像是一处「心灵的港湾」、「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的原因吧。

因为它是承载梦的地方,无论是少儿童话还是成人童话,它们是同源的。

童话能使人摆脱现代旋涡的引力,让我们站在旋涡外的另一个「支点」,来看现代生活所呈现的另一种美。现代童话使你在现代旋涡中清醒,骑上那最古老的想象的神鹰的背,巫师的扫把,使你的天真恢复活力,自由飞驰在现实的境遇中。

如果稍稍摆脱生活里的「现实」,追求生活里较有永恒性的「真实」,那么「纯真的心境」就会出现,童话也自然诞生。

生活中到处都是童话,之所以看不见,不过是因为我们身在旋涡中的时候,不幸心也在旋涡中。

要善于从万物中挖掘人性,这是童话写作的基本原则。

我经常看到一些只是给现实中的事物套上了一层「童话外衣」的稿子,只是将现实中的事物换了一个「童话」里的称谓,而情节是乏味的,人性是匮乏的,童话氛围是没有的。

林良说,如果你想写活一根电线杆,你一样也需要长时期的观察、长时期的体会。你甚至需要长时期的跟电线杆谈话,然后,你才能使电线杆发出人性的光。

这本书会让你明确意识到——在文学作品里说教,对作品感染力的杀伤力有多大,文学是感化的,不是教训的。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出来的,理想的文学创作过程,应该由深切的感受出发。

文学作家对读者的启发,是把思想变成感觉,换一个词可能更生动贴合——把思想「煮」成感觉,把感觉「煮」成作品,变成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这就是「文学的艺术」。

第四个开头是我昨天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的,而我最想用的也是第四个开头,不为别的,正因为感觉来了。断了这么久的读后感终于能由感觉连起来了,这让我十分庆幸,如释重负。

林良老师正因为有多年阅读写作儿童文学作品的经验,和深度的思考,丰富的感受才有这近14w字能滋养写作者的浅语。

我终于等到了「感觉」的电波,在这个深夏下午,坐到电脑前,连接起数日之前产生的碎片。

写作的快乐正是如此,就如同作者说「诗人」就是能享受「写诗的喜悦」的人,我想「阅读家」和「作家」、「看云家」也是如此。

作者:小慈  首发于:小慈读书

相关文章

  • 《浅语的艺术》:作家的任务是提供一股“感性的力量”

    导读:林良老师1924年出生于福建厦门,曾任台湾国语日报社董事长,著有诸多绘本、儿歌、童诗、散文等作品,翻译国外经...

  • 《浅语的艺术》

    这是一本关于儿童文学理论的著作,台湾文学泰斗林良先生著作。这本书主要从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态度、发展、特质、定义几个...

  • 感性的力量

    - 感,动人心也 - 感性的力量 感,在于心之上。 “感”字在象形字典上,属于人部,人体篇,心族。“感”字,从咸从...

  • 临界一种放大的感性

    感性是种力量,这种力量每个人都具备!感性的力量人与人之间相差无几。 感性的力量是双刃剑,它的双向作用使得人的行为天...

  • 寄希望于由艺术进行宣教,要么傻要么坏

    寄希望于由艺术进行宣教,要么傻要么坏。 艺术和情感有关,别无它用。 艺术是情感的,情感是感性的,感性是含混的,对于...

  • 你好,我是浅黛浅语

    高中毕业申请QQ的时候,我就给自己取名浅黛浅语 自那以后,我的QQ号是浅黛浅语,微信号是浅黛浅语,甚至游戏号也是浅...

  • 阅读分享《知识大融通》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1.艺术的力量 艺术和科学可以用诠释来达成融通。科学需要艺术的直觉和隐喻力,艺术需要科学提供新鲜血液。 艺术的魅力...

  • 毛姆谈小说创作

    我一步步地成为了一名非常成功的剧作家,于是决定将余生献给戏剧艺术。 但是我忽略了我内心的一股力量,正是它让我的决心...

  • 陪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儿子喊着,爸爸,好久没看书了,今天想看书。 此言一出,我知道,我又失职好几天了。家里绘本喜欢看的那几本已反复很多遍...

  • 恋爱是一股怎样的力量

    男女之间的恋爱,有着天然的吸引力,为什么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对异性充满了兴趣呢? 这是大自然数亿年进化的力量,就是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语的艺术》:作家的任务是提供一股“感性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hs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