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
当父母对孩子说:
“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我们既可以用一种责备和羞辱的腔调,也可以用表达同情和兴趣的语气。而后者的语气,无疑可以制造一种让人感觉到亲近和信任的气氛。能够给孩子造成积极的影响。
语气语调,比语言文字传递了更多的信息。
“宝宝,妈妈很爱你。”
当说这句话时,你可能是站着,眼睛还盯着手机。
也可能是蹲下,扶着孩子的肩膀,看着孩子的眼睛。
两种不同的方式,孩子感觉到爱的力量,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
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传递的信息和情感,也远多于语言文字所表达的。
心理学家赫拉别恩研究显示:人们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语言的作用占7%,语调语速占38%,表情和动作占55%。

很多父母纳闷,同样的方法,说的同样的话,为什么别家的孩子就能和父母合作,自己的孩子就那么叛逆。
很可能你嘴上说着理解孩子的话,语气语调、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却都传递着:”我不信任你,你必须听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