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899969/1e3081b08464563d.jpg)
“Mom, we got a Boo!”
距离万圣节还有两周的时候,孩儿们之间的节前小游戏就开始了。
去年万圣节前夕,在我们还没买南瓜,也没有挂门前的骷髅门铃,以及那些吓人而又呆萌的装饰之前的一个晚上,门铃响了。争着跑去开门后,发现没有人,只有一个小袋子在门口的垫子上。孩儿们短暂的惊讶后,一齐尖叫起来,“We got a Boo!”留我一脸懵,站在那儿,猜是boo,还是poo。
当时刚到美国仨月,连万圣节都是停在中学课本的印象中,有南瓜,有costume,有糖。但是具体这个节日要怎么过,还真是没有任何头绪。适应期都还没过,听力加口语都成问题,所以一脸茫然,问了一圈,没人能给我解释清楚。看他们高兴的样子,觉得这就是节日的前奏,先来热身的吧。
晚上妈妈回来,仨孩儿一齐围上去争着告诉妈妈说今天被Boo了。又说我不知道什么是Boo,要妈妈给我解释。于是,当天晚上我终于知道了,Boo就是万圣节前夕,把装有糖果和其他小玩具小零食的袋子或者盒子,悄悄放在朋友家门前,按响门铃或者敲一下门,在他们打开门发现自己之前迅速跑开。玩的就是一个心跳和刺激,还有就是猜到底是谁Boo自己的那种兴奋。
小孩子很喜欢这种小游戏,求着爸妈开车带自己去Boo好朋友们。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再被Boo的时候,多少有了些心里准备,但是跟着去Boo别人又是另一种体验。
万圣节前夜,最后一次去Boo别人,终于有机会跟着一起去。爸爸开车,我负责抱着装糖的盒子,俩孩儿在后排坐着,指挥爸爸先去哪儿,告诉我要拿几个糖果袋给他们。然后俩人就开始商量策略:弟弟负责放,姐姐负责按门铃或者敲门,结束后一起迅速跑回车里。方案制定好,俩人就兴奋到难以自抑,各种搞怪,弄得我也跟着莫名兴奋起来。
等终于到达目的地,看着俩人蹑手蹑脚的跑去人家门口,又风一样跑回来,我在车里也跟着紧张,生怕被人看到是我们。有种做贼的感觉。给糖还要偷偷的,生怕被发现,感觉好像雷锋啊,做好事不留名。爸爸跟我解释说,这是Prank,中文解释就是恶作剧。总感觉恶作剧不足以解释这种活动,汉典里解释恶作剧为令人难堪的戏弄。而Boo并没有使任何人难堪,反而是双方都很开心的小游戏,所以,应该还有另外更合适的词来形容吧。
在回家的路上,俩人兴奋的打开车窗,冲着窗外喊,
Happy Halloween, Tiburon!
Happy Halloween, Deers!
Happy Halloween, People!
Happy Halloween, TPC!
Tiburon回应以灯火,吃草的鹿回应以注目,行人回应以挥手,TPC回应以沉默。一共Boo了5家,没有一个发现我们,所以最后一次最成功,也最开心。兴奋到今晚做梦应该都会笑醒吧。
我忘了我们是否也有类似的游戏,你还记得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