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则得,多则惑!
我们人类本能脑是贪多求快,趋利避害的。
在这个信息加载的时代中,四面八方都是各种信息。我们很容易陷入信息的洪流之中。
如果没有内心笃定的目标,没有自己明确的方向。在周围一片超赶的氛围中,我们可能就容易迷失方向。
品牌创富营的覃杰老师说:把明天最重要的三件事列下来。按照重量级再排优先顺序。
叶武滨老师说:一次做好一件事。
艾维·李曾经指导经理人员:每天只做重要的六件事。
史蒂芬柯维说:要事第一。
很多成功人士都给出了时间管理的方法:做少量重要的事情。
每一个在专业领域取得成功的人,都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位、做得足够好、做到极致。
如果我们愿意在一个领域倾注自己以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和精力,那我们还会着急吗?
我想应该不会。
我们为什么会很着急?
是因为我们不够确定,未来我们会在哪一个领域倾注我们的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甚至有的时候我们都不够确定我们一年两年所干的事情是否是自己的热爱和追求。
很多时候工作还只是我们谋生的工具。
如果我们没有解决谋生的这个问题。我们就会被生存所困。
当越过生存线,想着发展的时候,我们也许更能够找到自己的天赋、兴趣所在。
这里有一个悖论。
是先要解决了生存才能找到自己的天赋兴趣吗?好像也不是。
也有把自己生存的技能不断的打磨提炼而成为自己的兴趣和天赋的。
我一直也在不断的学习,但是觉察到自己很难聚焦。
工作能力在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在提升。自己笃定五年、十年的发展方向,还没确定。
我曾经也很纠结。是要找到自己主攻的方向再去发力。还是先做好目前的本职工作,边学边找呢?
覃杰老师讲过一节课:停止震荡的人生。不确定的人生,不断选择的人生就是一种震荡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里是无法聚焦,无法发挥潜能的。
叶武斌老师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帮助我们聚焦到当下来。
叶叶武滨时间管理如果你没有50年的洞见,
那么你至少要有5年的眼光,
如果你没有5年的眼光,
那么你至少要有一年的梦想,
如果你没有一年的梦想,
那你最少要有三个月的目标计划,
如果你连三个月的目标计划都没有,
那么你最起码应该知道自己每天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三件事。
清晰自己的梦想,规划自己的目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如果贪多求快,趋利避害,不去做,就永远是一种震荡状态。
要改变这种现状。
首先要学会做减法。
遇到可执行的方法,首先尝试着做。只有做了之后,才会知道合不合适。
飘在半空当中不着地,是永远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哪个方法是有用的?
每一天我们不要渴求:知道的太多。而是要尽可能的看自己到底做了多少。
去做,去行动,才会在行动过程中发现问题。
所以不要把学习当做行动本身。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行动。在这里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遇到行动方案的时候,首先先去行动。
不要为了去探索更多的知识而忘记行动。
知识如果不去行动就与自己没有关联。再多的知识也没有用。
与其求得那么多无用的知识。不如用行动去内化自己已知的知识。
李小龙说:我不害怕,一个人练了一万种拳法。而是害怕一个人把一种拳法练了一万次。
当我们去掉了寻求新知识的这个魔咒之后,我们就可以摆脱焦虑。
专注把每一天的事情做好。
如何过一天就是如何过一生。
专注做好一个领域的事情。随着对所做事情的熟悉度的增加。客户的累积、业绩的产生。我们会发现做事会越来越容易。结果也会越来越好。
收起我们宽泛的眼睑,低下头来。专注在当下的事情。
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饭要一口一口的吃。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愿在这个动荡的大时代里。我们都能做一些具象微小的事情来对抗不确定性。
只有自己确定下来,自己的家庭才能定下来,生活才能定下来。
我是敏于行,有7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善于企业系统组织管理。时间管理。邀请你和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写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理解别人,表达自己是最硬核的能力。而写作就是这样一种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