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九点坐大巴去敦煌,傍晚鸣沙山
5月10日,八点半莫高窟,晚上七点再进鸣沙山
5月11日,早上月牙泉,中午雷音寺,下午4点莫高窟数字中心听讲座
5月12日,十点敦煌博物馆,下午坐飞机到南京,再从南京做高铁回上海
敦煌是这次旅行最初的动力,第一次知道敦煌是在余秋雨的《道士塔》中,那个时候对敦煌以及莫高窟的历史,壁画,塑像并不了解,只是对那个神奇的城市充满了好奇和遗憾,到底是怎样一个地方,可以让这么多国外的探险家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朝着这些洞窟走来,又是怎样的心痛和无奈,当一批批敦煌研究者需要在国外的博物馆,通过微缩胶卷研究那段辉煌的历史。“那天傍晚,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看到这里,心里无尽的悲痛。
让我下决心一定要去敦煌看一看的是三毛的《夜半逾城——敦煌记》,一个人独自坐在洞窟之中,面对壁画和彩塑,那一场与弥勒菩萨的对话,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是只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不论在红尘苦海中经历多少,都能被包容,被抚慰,获得真正的宁静。虽然我知道自己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单独待在一个洞窟里的,但是那份超然的宁静感一直深深的吸引着我,就算是在人群中,我也想去感受一回。
从嘉峪关到敦煌,选择了坐汽车,将近五个多小时的车程,车外都是茫茫的戈壁滩,但是我一直舍不得移开眼睛,思绪随着车辆的移动越飘越远,人生有时候就像这片荒漠,处处透着荒凉和孤寂,但是有很多人孤独的朝着心中的前方缓慢而坚定的走下去。本来订了市区的酒店,后来杨师傅推荐我住在鸣沙山附近的客栈,看沙漠的日落和星空都很方便,所以就选择了鸣月山庄。很庆幸自己这么做了,最后才能去了三次鸣沙山。
由于这次去的景点不多,而且有些景点多次进去,就不按照时间顺序讲了。
莫高窟:
先说一下交通吧,要进莫高窟先要到数字展示中心,再坐景区的大巴进去,第一次去不知道怎么坐公交车,而且我买的是第一场门票,怕来不及,就打车过去,一口价,不打表的。第二次是去听一个讲座,时间比较充裕,就尝试坐公交车。先到沙洲夜市,在当地人的带路下,找到了丝路怡苑酒店,酒店对面就有公交车,不过它是等人坐满之后再发车的,时间紧的情况下不建议尝试。回来的时候走出数字展示大厅,到马路对面等着车过来就行。
五月一日之后是旅游的旺季,安排是进8个洞窟参观。在正式参观之前会看两段影片,介绍一些洞窟的情况,观影效果还是不错的,而且其中有些洞窟是不对普通游客开放的(实在想看的话需另外买票,价格是按照窟来计算的),不要急着想马上进洞窟,好好的欣赏影片。到了景区门口还需要排队,到齐一批人之后由解说员分发一个接收器,用来听解说的,解说员一天下来要讲太多话,所以声音都比较轻。游客分为不同的批次进去,每一批看的洞窟都不太一样,而且每个解说员都有自己的风格,讲的内容也不一样。(我怎么会知道这些,因为在里面晃了一天,看到有洞窟开着门,就会跟进去看,当然没有接收器,有时候听不到解说,一天下来看了十几个窟)。为了保护,里面光线是很暗的,不允许拍照,参观完之后解说员就会带大家出去,锁上门,想要单独在里面多待一会是不太可能的。8个洞窟参观下来大概半个多小时,你可能会有点失望,就这样完了,不要急着出去,有体力的话可以在里面多走走,有洞窟开着,人不是很多的情况下,就进去看看,不过千万带好干粮,里面什么吃的都买不到。不少洞窟门口都有一个二维码,扫进去之后可以看到相应洞窟的介绍,在某些方面有强迫症的我把所有二维码都拍下来了,别的照片一张都没有拍,想着把这些介绍和自己看的内容整理总结一下,不过写起来也不知道何时是个头,在游记中就不详细列了。
第二次过来是听一个公益讲座,《我与九色鹿和中国神话》,是由电影九色鹿的设计者冯健男老师主讲,介绍了他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在莫高窟生活了23天,临摹了21幅长长的壁画以及5本厚厚的素描本,可以说是夜以继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临摹学习敦煌壁画,《九色鹿》的故事是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的,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看过,本生故事是描绘释迦摩尼前生教化众生的故事,借以通俗地说明佛教的教义,九色鹿就是佛的某一世。冯健男老师还讲了他的一些创作思路,为了表现九色鹿生活环境像仙境,红色的背景下,设计了一颗白色的参天大树,九色鹿安静的躺在树下休息,看之前想象不到仙境会是这个样子,看了之后觉得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大家可以关注莫高窟的公众号,会有活动的通知,可以直接在公众号上预约报名,如果运气好,刚好有讲座,一定要听一下,实在是受益良多。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的门票是三天有效的,在出景区之前进行脸部识别,三天内都是可以直接进去的,不过晚上要赶在8点之前进去。
第一次进去,看到真正的沙漠,那金黄色,绵延不绝的沙丘,穿梭期间的骆驼,都让我无比激动,迫不及待地就往沙丘上走。开始沿着骆驼的脚印走还行,为了增大难度,我选择了一条光滑的 ,没有脚印的路上坡,显然我低估了爬沙丘的难度,背着很重的背包,爬两步滑一步,爬到一半的时候,已经变成爬一步滑一步,又渴又累,水已经快喝完了,只能放弃。掉转头就往月牙泉方向走去,说句实话,第一眼看到月牙泉并没有很惊艳,附近拍照的人实在太多,月牙泉变成了一个背景。有几条看落日的线路,线路上有绳梯,可以踩着绳梯爬上去,这样就不会往下滑,不过还是很累,爬到一半往下看的时候心跳有点加快,爬到顶就累得摊在上面不想动弹。沙丘上会有不少游客留下的矿泉水瓶子,纸巾,为了保护沙漠的生态环境,有工作人员捡垃圾。有个大爷很健谈,跟我讲了好多,不过基本上都没听懂,只大概知道了月牙泉的泉眼在什么位置,沙漠绵延多少公里,翻过沙丘往南可以到莫高窟,见我一脸迷茫,还给我画示意图,可我还是不懂,只能不住地点头。日落大概在八点半的样子,月牙泉附近游客少了很多,躺在沙丘上静静的看着太阳一点点落下去,是个放空自己的好办法,就是天气不太好,有扬尘,灰蒙蒙的。
第二天从莫高窟回来,赶在关门之前又进了鸣沙山,这次吸取了昨天失败的经验教训,只带了几瓶水和一点干粮,轻装上阵,而且没有直着往上爬,选择了一条比较迂回的线路,相对平坦一点,不会一直往下滑,就是路程变远了。一个不高的沙丘爬上去就花了一个小时。那天的风很大,站在顶上,就算戴着眼镜,包着头巾,沙子都往衣服和眼睛里钻,天渐渐暗了,风越来越大,工作人员也收拾好回去了,周围除了风声再也没有其他声音,想象力变得及其丰富,感觉自己就像迷失在沙漠中的旅人,没有水,没有粮食,被困在沙尘暴中找不到方向。为了节省体力,我选择了另外一条路下去,昨天下坡的时候鞋子里全是沙子,所以就干脆脱了鞋子,袜子,光脚踩在沙子上,没人走过的沙漠比较硬,脚不会陷进去,只会有一道很浅的印子,但是很滑,一边下坡,一边又要防止自己滑下去,加上风刮得人本身就摇摇晃晃,体力消耗了很多,路只走了一点点。心里的恐惧在加剧,害怕天完全暗了之后看不清方向怎么办。想到之前有人玩滑沙,虽然没有滑沙板也不管了,直接一屁股坐在沙子上,把包背在前面,用手控制速度就往下滑,这个方法还是挺不错的,一会我就下了一个坡,依样画葫芦下了几个坡之后总算到底了。人到下面心就定下来了,沿着驼队留下的脚印慢慢往回走,这次的经历让我特别佩服古代像张骞那样穿越沙漠的人,这得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才能做到。
第三天早上我又进了鸣沙山,这个门票买的真是挺值的。这次实在没有体力再爬沙丘了,在月牙泉附近找了个地方坐着,没有站在那些摄影最佳点,看不到太多的游客,也看不到完整的月牙形,只有那抹纯净的蓝色,风吹过的月牙泉特别美,泛着点点银光的波纹,一圈圈荡漾开来,温婉柔和,像极了一位柔情似水的江南女子,越发感慨造物的神奇,竟在如此粗犷的沙漠中藏着这样一湾婉约至极的清泉。景区里一直单曲循环《月牙泉》,“每当太阳落西,西边的山,天边映出月牙泉。每当驼铃声声,掠过耳边,仿佛又回月牙泉。我的心里藏着忧郁无限,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她是否也换了容颜。”今天听到这首歌,那个被风吹过的月牙泉仿佛就在眼前。
比较遗憾的是那几天天气不是很好,没能看到沙漠的星空。
雷音寺:
此雷音寺可不是西游记中的那个,初建于西晋,已有1700多年历史,依照莫高窟172窟西方极乐世界壁画复建的,没有活动的时候寺里没什么人,慢慢逛逛,看一下壁画和佛像,有个佛堂里有不少经书可以借阅。雷音寺离鸣沙山不远,有时间的话可以去参观一下。
敦煌博物馆:
这个景点是临时决定去的,我一般不会把行程安排的很紧,会留出一天左右的空闲时间随意走走看看,这样常常会有一些意外的收获。博物馆根据不同的时期展示了敦煌的历史发展,从两汉开始,到清朝,展品很丰富,很多展品旁边有二维码,扫进去之后可以看介绍。博物馆里面有讲解员,由于中午要赶飞机,时间紧就没有请,有个旅游团参观的节奏跟我差不多,不过是日本游客,讲解员全程日语,听了一个多小时,半个词都没听懂。我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参观,最后两层都只能匆匆浏览一遍,要参观的话建议预留三个小时,看下来之后会对敦煌的历史发展有个整体的了解。
敦煌是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也算是圆了这么多年来的一个梦,要离开了心里有点不舍,但是这次的独自旅行让我对未来要走的路更加笃定。那些在无比艰苦的环境下完成震惊世人的壁画,却默默无闻的画匠,那些守护在莫高窟,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和才华都献给它的敦煌研究者,在未来的道路上,他们都会给我勇气,支撑我坚定的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