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到战友的一篇文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人生标准》,讲到自己抱着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和他人相处,但还是不能够使所有人都满意、所有事情都圆满,自己深有感触。自己自认为是比较宽容和能够为他人考虑的,在单位里,基本上所有同事和客户认为我是个知书达理、温和宽厚的人,但是在婆家嘴里怎么就变成懒惰、不讨人喜欢的了,这样的落差让我不能接受。既然有这样的反差,我也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看看究竟自己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
1、首先在教育问题上,我我和婆家存在重大分歧,我属于放养式,对一些生活细节并不重视(比如让孩子跪在地上玩泥巴,衣服弄脏无所畏。孩子吃饭要吃就吃,不想吃不硬逼着吃;孩子玩到满头大汗也没事),而婆家就相反(孩子这个不能玩,怕脏,那个不能玩,有危险。孩子吃饭逼着吃完,不吃就追着喂,用玩具哄,大点看电视,甚至欺骗,认为不吃饭身体营养跟不上),这些生活问题上存在分歧,由于我的退让,导致孩子现在吃饭还要喂,脾气差。我的错误1、没有掌握对孩子教育的主动权(自己图轻松,让婆婆负责孩子饮食吃饭,觉得她做的不对也丧失发言权),以后孩子的衣食住行尤其是教育问题自己多操心,按自己的方式来。
2、在做家务上,之前家务都由婆婆做。我的错误:没有承担起家庭应有的责任。(先生什么都不干,公婆不会说儿子懒,只会说儿媳妇懒),不能相信公公婆婆把自己当亲女儿养这样的话,公公婆婆就是公公婆婆,永远成不了爸爸妈妈。自己不做家务,自我价值就会贬值,就像拿人手短、吃人嘴短一样的道理,有什么矛盾分歧自己再有理也说不响。结婚后就应该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家务不能指望着大人做,自己和先生应该承担起来。
3、我是个一根筋的人,不会拍马屁哄大人开心。在沟通方式上觉得自己要多多学习,多注意说话方式和语气,对父母、对先生、对孩子都要讲究沟通的方式。
我想到上次国际生涯规划课上布莱恩博士说的一项统计,很多人临终遗愿是:希望自己有勇气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别人期望自己过的生活。我想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不要太在意外在的评价和干扰,日子自己过得舒心最重要,而不是为了讨好谁或追求名利和所谓的面子而委屈自己。过自己想要的日子首先第一个条件就是独立,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家庭也是一样的,只有自己不依赖父母,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才不会被父母的期望牵着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