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常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活动家、清末维新派领袖
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佛尘,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贡生,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戊戌政变后,去日本、南洋集资,回沪后创“自立会”,旋于汉口谋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被捕就义。有《唐才常集》。
人物资料
姓名:唐才常(1867年—1900年)
民族:汉族
籍贯:湖南浏阳
出生年:1867年
牺牲日期:1900年8月22日
性别:男
职务:清末维新派领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唐才常在激愤中觉醒,在湖南积极参与戊戌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他组织自立会,建立自立军,并于1900年领导自立军起义,后被张之洞杀害。
生平
唐才常:清末维新派领袖。字黻丞,佛尘。湖南浏阳人。贡生出身。与谭嗣同同乡,同师于欧阳中鹄,并称为“浏阳二杰”。他出身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自小接受封建教育。
简介
详细介绍
唐才常:字黻丞,佛尘。湖南浏阳人。贡生出身。与谭嗣同同乡,同师于欧阳中鹄,并称为“浏阳二杰”。
他出身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自小接受封建教育。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他以救中国为事,专力研究各国政治外交情事,曾参与维新活动。戊戌变法失败,他发愤“树大节,倡大难,行大改革”。
1899年与康、梁商定在长江两岸各省起兵“勤王”,企图用武力驱除义和团,“讨贼勤王,以清君侧”,推翻西太后政权,拥戴光绪帝重新当权。
1900年在上海组织“正气会”,后易名“自立会”,组成自立军七军,唐才常任督办。定于8月9日在湖北的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同时起兵。因康有为未按期汇款接济而延期。前军统领秦力山未得通知,按期独自在大通起事,战斗三天失败。
岳麓书院
唐才常早年就读于长沙校经书院、岳麓书院及武昌两湖书院。维新志士,自立军起事的主持人。1887年到1891年间,他曾肄业于长沙校经书院和岳麓书院,其时已萌变法思想。
1894年肄业于两湖书院。中日甲午战争后,积极主张变法维新。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谭嗣同在浏阳兴办算学馆,提倡新学,在长沙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次年又创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1897年初,唐才常从武昌返回湖南,全力投身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前夕,唐才常受光绪皇帝之诏,赴京参与变法运动。行至汉口时,戊戌政变已发生,他返湖南,接着去上海,继而周游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进行联系侨胞、结识同志的工作。
1898年,与谭嗣同创办南学会、群萌学会,成为南方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同年夏,欲赴北京参与新政,行至汉口,得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维新失败后逃往日本,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接触。二十五年,与兴中会毕永年合作,准备联络长江沿岸会党起事。同年冬回国。
1899年冬,唐才常回到上海,组织“正气会”(不久改名“自立会”),对外则以“东文译社”之名进行活动。接着,唐才常在上海组织“富有山堂”,作为自立会联络会党的机构,又仿哥老会之法,于沿江各地会党中广发“富有票”,仅两湖就发放了二万多张。
在联络会党的基础上,唐才常组织了自立军,全军分五路,入会者达10余万人。自任总司令,设总机关于汉口。
八国联军
一九00年六月,八国联军入侵,清廷宣战,东南督抚搞所谓“中外互保”。唐才常以反对清政府引义和团排外为名,于七月上旬在上海英租界愚园召开“中国国会”,宣布:一、“保全中国自立之权,创造新自立国”,二、“决定不认满洲政府有统治清国之权”,三、“请光绪帝复辟”。
张园“国会”召开之后,自立军五路人马分头布置,确定七月十五日在汉口、汉阳、安徽、江西、湖南等地同时起事。结果由于康有为的海外汇款迟迟未到而一再延期于二十九日。
清政府听到风声,沿长江戒严。湖广总督张之洞对于唐才常的活动早有所闻。唐才常也算是他的门生。后有理发师向都司告密,张之洞派兵搜索。七月二十七日晚,汉口总机关被破获,唐才常与林圭、傅慈祥、田邦璇等12人被捕。张之洞特派郑孝胥去审问,唐才常说:“此才常所为,勤王事,酬死友,今请速杀。”并狱中题诗“剩好头颅酬故友,无损面目见群魔”。
于七月二十八日夜被杀于武昌大朝街紫阳湖畔,临刑前有诗“七尺微躯酬故友,一腔热血溅荒丘。”同难者共十一人,唐才常首级悬在汉阳门。自立军起事失败。
事迹介绍
戊戌变法人物
一九年七月,由唐才常、秦力山发动和领导的自立军起义,在安徽大通爆发了。这是介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之间的一次全国性起义,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现将这次起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纪实如下。
一、
一八九八年,戊戌变法失败,证明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推行改良主义是走不通的。致使一部分知识分子,逐渐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道路。
当时,力主变法的唐才常,在变法失败后,潜往日本。一八九九年秋,经毕永年介绍,与孙中山先生相见于横滨。孙中山此时正在酝酿惠州起义,部署革命斗争。唐将在湘鄂和长江一带的起兵计划面报,孙中山认为可行。唐才常受到了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蕴藏着行大改革,图大举的奇气于胸中。是年冬,唐才常由日返沪,组织“正气会”。
一九年春,孙中山遣郑士良入惠州,史决如入广州,发动起义。唐才常为了以相策应,一面在上海将正气会改名为“自立会”,并负责运动各省党会及防军,一面邀揽豪杰,接纳留学日本归来的学生秦力山等二十余人为中兴会员。同年七月,唐才常等在上海愚园召开“中国国会”,随即赴汉口组织自立军第五军,自任总司令。同时任命秦力山、吴禄贞为大通前军统领。预定农历七月十五日于汉口,汉阳、安庆,大通、赣、湘同时举义。孙中山获知此举,称赞不已。
大通自立军起义的事宜,正由秘密到公开地进行着。
二、
七月上旬,唐才常遣秦力山秘密到大通,即得到童年好友、哥老会会员、安徽巡抚署卫队管带孙道毅的密助军械。又通过大通哥老会首领符焕章,秦老耀等人散发“富有票”发展组织。大通附近居民附会者踊跃于途。南陵,青阳,裕溪等地会党,也积极准备,秘密向大通靠拢。还有清军长江水师驻大通的一营士兵(大部分是哥老会员)亦愿反戈。十三日,自立军开始在长江北岸桐城境内聚集。由于发动工作匆匆,加之组织内部成员鱼龙混杂,故军机外泄。秦力山知事机暴露,决定立即起义,并在大通建立了起义指挥部,迅速赶印张贴了武汉自立军总部发来的文告和法令。曰:
1、保全中国自立主权;
2、请光绪皇帝复位;
3、无论何人,凡有保全中国者,皆可入会;
4、会人必须祸福相依,忠难相救,且当一律以待会外良民;
5、不准奸淫;
6、不准酗酒逞凶;
7、不准用毒械残待仇敌;
8、凡捉获顽固旧党,应照文明公法办理,不得妄开杀戮;
9、保全善良,革除苛政,共进文明而成一新政府;
大通镇
十四日上午,秦力山率自立军数百人,举行宰牲祭旗后,打响了进攻大通的第一枪。清驻大通水师炮船四艘,首先反戈,掉转炮口,轰去督销局,厘金局。清营参将张华照闻变,吓得投江自杀。随即又俘获厘卡炮船八艘。登岸后连续攻下盐务,厘金、药械三局和一些库房及衙门。继之,完全占领了大通镇。
十五日,皖抚王之春派出营官邱显铭带领武卫楚军及芜湖防营管带李本钦率部前来围攻大通。接着,两江总督刘坤一派龙骧、虎威,策电兵轮三艘与长江水师提督黄少春调江明水师三营,湖标舳板三十只分水陆两路“会剿”大通。清军兵力大增,自立军兵力不继,退出大通,向南陵退却,等待援军。十六至十九日,且战且退,自立军又与清军在横港,杨家山、汀家洲、南陵境内等地激战,前后共相持七昼夜,终因孤军奋战(除秦力山一人潜逃日本外),全部殉难,起义归于失败。唐才常、秦力山领导的大通自立军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却使革命派觉醒,改良派分化,对此后革命有着特殊的影响。正如近代著名革命党人章炳鳞所说:“唐才常,近代中国曾起进步作用之人物,自立军亦应视为一次起义也。”
学术界评论
唐才常是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在学术界却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近二十年来有关唐才常研究论文中,对其思想方面的研究。论述有关唐才常的史学思想。
蔡克骄论述了有关唐才常的中西比较史学以及在当时进行史学比较的目的。
他认为:唐才常在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争取士大夫的支持,热衷于宣传托古改制时,他已试图自觉地运用史学比较的方法,倡导人们学习西方。
“唐才常的史学经世思想强烈,他进行历史比较的目的是要以史为鉴,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因此,他把比较的重点放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最实质问题上,选择其中…
评价的种类
对唐才常的评价历来有三种:
一、认为他始终是个改良派,在戊戌维新时期是进步的,在自立军事件中成了改良道路的殉葬品。
二、认为他原属改良派左翼,戊戌变法失败后,徘徊于保皇与革命之间,宗旨自相矛盾。
三、认为戊戌政变后,他逐渐从改良转向革命,他领导的自立军起义不是改良主义的尾声,而是革命的起点。
贡献
唐才常 曾任《湘学报》﹑《湘报》主笔,湖南时务学堂教习。光绪二十六年初,在上海建立正气会,后改名为自立会,组织自立军。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唐才常计划在武汉发动自立军起义,遭张之洞镇压。
主要著作
唐才常的著作辑为专集的有光绪二十四年长沙刊本《觉颠冥斋内言》4卷﹑1980年中华书局版《唐才常集》3卷。
在哲学上﹐唐才常力图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说明宇宙观问题。他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元质”(即元素的原子)配合成的,但又说“元质”是由灵魂产生和支配的。
思想和精神
他的思想具有明显的机械论和形而上学色彩﹐认为宇宙万物是大大小小的“机轮”﹐即机器﹔“元质”本身是不可分割的﹑永远不变的。他还拥护进化论﹐反对守旧派的“荣古而虐今”﹑“尊旧而卑新”。他的思想充满矛盾。
唐才常、秦力山、沈尊等志士殉难,给人们以巨大的震动。鲜血,使许多原先徘徊于改良、革命之间的人士幡然领悟到,想通过清廷来拯救中国,无异于“与虎谋皮”。他们转而大声疾呼,唤醒世人毋为奴隶,抛弃改良的幻想,毅然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纪念场所
1900年唐才常等七位烈士被草葬于武昌洪山北麓。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汉口准备起事反对慈禧专政,以求改良中国政治而遭清政府杀害的自立军首领唐才常、傅慈祥、林圭等7人埋骨处。国民政府拨款重修唐才常墓,建立庚子烈士纪念堂,以纪念这些英勇献身的爱国志士。
2011年,浏阳、萍乡、醴陵三地两万多唐姓人自发筹资80多万元,将金刚镇丹桂村的唐氏宗祠筹建成唐才常纪念馆,让市民从此有了祭奠缅怀这位爱国志士的场所。12月18日,祠堂正式竣工,才常纪念馆开馆。位于金刚镇丹桂村青山湾的浏萍醴唐氏家庙前坪人潮拥挤。来自北京、山东、湖南等地2500余唐氏族人相聚一起,庆祝唐才常纪念馆开馆。当天,唐才常的孙女——81岁的唐连成从烟台独自坐飞机前来,捐赠了30本《唐才常传》和2本《如烟往事堪回首》充实馆藏。
以上资料来源转载:百度百科
唐才常简介:
清末政治活动家、思想家、维新派领袖
唐才常(1867-1900.8.23),字伯平,号佛尘,湖南浏阳人,是清末政治活动家家,维新派领袖,与谭嗣同合称为“浏阳双杰”。
代表作品:《唐才常集》
主要成就
参与维新运动、组织自立军起义
清同治六年(1867年),唐才常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唐才常师从近代学者欧阳中鹄,与谭嗣同为总角之交。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唐才常肄业于长沙岳麓书院,并在校经书院旁听。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唐才常考入两湖书院,次年,唐才常返回浏阳参加湖南的维新运动。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唐才常考中贡生。戊戌政变发生后,唐才常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在上海组建正气会,后改名为自立会,唐才常任总干事。随后唐才常组建自立军七军,任督办,并计划于8月9日分武汉、大通、安庆、新提、常德五路,以汉阳为中心发动起义,但因等待康有为海外汇款一再延期,大通一路未得延期通知,独自起义失败。后被张之洞抓捕,于8月23日凌晨在武昌紫阳湖畔就义,享年33岁。[7]其作品大多收录于《唐才常集》。
唐才常参与维新变法,组织自立军起义,提出了以变法维新、勤王自立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倡利用报刊开启民智、反应时务,此外,面对国家被瓜分的严重危机,他还提出了与日结盟的外交策略。现代学者宋梧刚、潘信之合著的《唐才常传》一书中评价唐才常是敢于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维新改革勇士。
人生经历
早年经历
清同治六年(1867年),唐才常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师从近代学者欧阳中鹄。清光绪三年(1877年),唐才常与谭嗣同相识,为同窗。同年,唐才常肄业于长沙岳麓学院,并在校经书院旁听。光绪十七年(1891年)冬,唐才常经欧阳中鹄推荐前往四川,在成都学署阅卷教读。光绪十九年(1893年)唐才常返回浏阳,在欧阳中鹄的家塾教读。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唐才常考入两湖书院,在此学习约一年半,此时正值甲午中日战争,他斥责李鸿章与洋人签订《马关条约》是“奸臣卖国,古今所无”,次年,唐才常返回浏阳参加湖南的维新运动。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唐才常考中光绪年丁酉科贡生。
维新运动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唐才常等人成立浏阳算学社,随后以此为基础成立浏阳算学馆,打开了湖南维新运动的局面。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唐才常与谭嗣同等人开始筹设南学会,以救亡御侮、开启民智,南学会于次年2月正式成立,每七日进行一次讲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唐才常担任时务学堂分教习,与谭嗣同暗中刊刻《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具有反清思想的书籍,并向学生散布。在此期间,唐才常先后筹创《湘学报》《湘报》,并任主笔,利用报纸启迪民智,救亡图存,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宣扬爱国思想和改革主张。
自立军起义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后,唐才常开始接触孙中山、陈少白等革命党人,并和具有反清传统的哥老会联络。在此基础上,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在上海组织正气会,任主持人,3月,正气会改名为自立会。随后,唐才常在上海召开国会,紧接着组建自立军,担任诸军督办。这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唐才常策划以汉口为中心,于8月9日分武汉、大通、安庆、新提、常德五路同时起义。因等待康有为的军需汇款,原定起义计划一再延期,大而大通一路未得延期通知,独自起义,战斗三天失败。
人物逝世
起义之初,唐才常曾企图获得张之洞的支持,但张之洞作为保守派不肯与清政府决裂,千方百计破坏自立军的起义。为了避免被张之洞派人破坏起义,唐才常将自立会机关设在英租界,因为他觉得张之洞不太可能来到英租界里抓人。然而张之洞与英国领事相互勾结,以维持秩序保护外人为由要求英国军舰在长江口外停留。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11晚,张之洞命亲军进入租界搜捕自立会成员,破获自立会机关,次日清晨将唐才常等人逮捕。8月23日,唐才常于武昌小朝街旁的紫阳湖畔就义。
主要作品
《唐才常集(增订本)》
这本书以《觉颠明斋内言》为主,收录了唐才常在1890年至1900年被杀害前所著的众多政治论文,以及带有政治主张的课艺、书简、诗联等。康有为所写《唐烈士墓志铭》、唐才常的胞弟唐才质先生所撰《唐才常烈士年谱》和文操编写的《唐才常遗珠目录草编》也收录在本书的附录中。
主要成就
唐才常积极参与维新变法,期间创办《湘学报》《湘报》,任主笔。唐才常还担任湖南时务学堂教习,加强学堂内入几何、代数、天文等自然科学的教育,并利用主讲时务学堂的机会,勉励学生熟读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的著作,向学生大力灌输民权和反清革命的思想。此外还勉励学生阅读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科学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翻译著作,使学生的思想脱离传统的樊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唐才常在上海建立正气会,后改名为自立会,建立自立军,计划在武汉发动起义,但遭张之洞镇压。
人物思想
政治思想
唐才常的政治思想以维新变法和勤王自立为核心。他主张走日本的明治维新之路,实现由光绪皇帝主政的君主立宪,来改变封建专制。他追求英国军民共主政制,主张议会民主。他还主张建立国会来实现民权。在变法方面,唐才常提出了自上而下进行改革的原则。
经济思想
唐才常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立民族工商业,认为发展工商业可强国,也可富民。他鼓励商人从事各种投资活动,鼓励私人办厂,主张减轻对工商业者的剥削。他还建议确立关税制度来遏制洋货进口,并主张建立银行改用银钱,建立货币信用,扩大对外贸易。
报刊思想
唐才常认为报刊在开启民智上比学校和学会更为有效,报刊还可以打破独一无二的君权,来伸张民权。报刊最容易影响人民的思想,促使人民接受新事物,自觉地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来维护自己的权力。此外,唐才常还强调报刊介绍新学术、新知识可以起到宣传鼓动的作用。他主张报刊必须反映时务,为维新变革服务,把报刊看作是揭露社会现实、抨击时政、争取实现政治革新的武器。他还倡导变革报刊文风,进行文体改革,主张“义求平实,力戒游谈”。
外交思想
唐才常批判清王朝闭关锁国的政策,主张建立外交学院培养外交人才。在对日外交方面,唐才常认为中日关系恶化会导致西方大国势力在亚洲的扩张,同时俄国在亚洲有着极强地扩张野心,联俄、联德都是不安全的。他认为日本在两国文化交往中较为友善,日本在中国所立学堂处处从教育经济、政治、哲学社会发端,另一方面,他认为从地缘关系看,日本与中国有共同地安全利益,而且日本与英国结盟,联日有利于联英,所以面对国家瓜分的严重危机,他提出了与日结盟的权宜之计。
人物评价
现代学者宋梧刚、潘信之:“唐才常是敢于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的维新改革勇士,是文武全俱、学贯中西的经纬大才,是对国家忠,对父母孝顺,对兄弟悌,对朋友义的人中圣贤......他无疑是一尊可供效法的楷模,一泓洗涤污秽的圣水。”
现代历史学者皮明庥:“唐才常是一位由有着政治家抱负,并且具有学者素养的近代思想家。”
现代历史学者何晓明:“唐才常坚决反对黑暗的封建专制,这是他作为维新激进派而与康、梁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人物关系
妻子
邱星房长女(名不详)
兄弟
唐才质(字华丞)、唐才昇(字象丞)、唐才中(字次臣)
好友
谭嗣同(相识于1877年)
后世纪念
唐才常纪念馆
2017年9月29日上午,唐才常纪念馆在浏阳市枨冲镇才常村正式开工奠基。才常村由原红卫村和黄板桥村合并而成,旨在纪念唐才常的为民情怀和维新业绩。唐才常纪念馆计划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厅、操场、广场、荷塘,供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第二部分为正厅,主要供族人缅怀先烈;旁边的图书馆陈列大量书籍和文献资料。第三部为唐才常纪念馆,位于正厅左侧,里面陈列与唐才常相关的书画、器具。整座建筑以中轴线的对称结构构造,前厅为晚清的古建筑。
庚子烈士墓
唐才常等十余名自立军首领在武昌紫阳湖被杀后,当天即被掩埋于武昌洪山北麓。1912年,依孙中山访问武汉期间的倡议,于此修建庚子烈士陵园,并于1929年、1935年两次扩建。此园坐南朝北,墓碑上有“铁血精神庚子烈士墓”字样,墓前有六柱圆顶纪念亭。依山而下建有墓道,墓道北端尽头建有“庚子革命先烈墓道”牌坊。今墓道已被八一路切断,烈士墓、纪念亭及牌坊尚存。
2022年,该庚子烈士墓被湖南省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物
浏阳新算学馆
浏阳新算学馆建于1843年,是唐才常等人创建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兼学西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校,学馆旧址位于浏阳市浏阳文庙左后坡上,是浏阳文庙附属建筑。坐西朝东,砖木结构,二层,封火墙,小青瓦,占地341平方米。浏阳市第一中学管理使用该学馆,并在1999年2004年对学馆进行过维修。浏阳新算学馆旧址于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资料来源转载:头条百科
备注补充:
或许是巧合,谭嗣同与唐才常这两位挚友都在三十三岁时就义。现如今,浏阳老城有两条路,一条名为嗣同路,一条名为才常路,它们交汇在浏阳河边上,见证着曾经和过往。二人曾经的学生蔡锷为他们写下对联:“前后谭唐殉公义,国民终古哭浏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