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孩子守规矩的原则ABC原则——摘自《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

让孩子守规矩的原则ABC原则——摘自《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

作者: LuckyLinda | 来源:发表于2020-12-28 10:11 被阅读0次

    在孩子做事情时,是否能够按我们所希望的办到,是否能达到我们的满意?是不是常常做错事或与我们的意愿背道而驰?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否与孩子有约定呢?

    我们家长经常按照自己的方法,事前没有约定,事中也没有提醒,事后就会出现我们不想要的结果。

    当我们想让孩子做好某件事情时,首先需要与孩子商议,经孩子同意,双方达成约定,方可执行;其次在孩子执行的过程中,中间需要我们去提醒孩子,以免孩子忘记,从而加强孩子的执行动力,如果孩子违反了约定,我们也一定要及时提醒;最后孩子执行完毕后,需要我们跟孩子一起对这件事情来做总结。如果孩子遵守约定,一定要奖励孩子。如果孩子违反约定,一定要惩罚孩子。

    “三事原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原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定要按“三事原则”和孩子做好约定,这是培养孩子的基础,也是孩子成长的基础。但在贯彻这个原则时,我们家长一定要守信,以身作则,遵守约定。

    不教而杀谓之虐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情时,家长会很生气地朝孩子发火:“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点事都做不好?”其实,不是孩子笨,而是压根家长就没有认真地教孩子怎么做事。俗话说:“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其中有一个道理,那就是前辈会将自己的本领完全教给后代。我们很多家长虽然都在养子,却往往都顾不上教给孩子生存的本领。当孩子做错事时,就开始理怨孩子。

    我在望京的一所学校做调研时,孩子们国着我七嘴八舌地告家长们的。其中一位二年级孩子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地说:“我妈妈老说我。可是她很多事情都不让我做,突然有一天让我做的时候,我就做不好,她就训我,”

    其实,这是我们家长的通病,也是中国教育体制带来的社会问题。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功课,家里的所有事情都可以不用做。孩子可以不会系鞋带,孩子可以不会洗衣服。再大的孩子,洗袜子、洗裤头,整理书包,打扫房间等这些必须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往往全由家长代替包办。家长们希望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来学习文化知识,认为孩子还小,希望长大一些再让孩子学习这些生活技能。当有一天孩子必须自己去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们才发现,孩子完全不会处理这些事。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亲力亲为能够为孩子“设计”好未来的每一步。殊不知,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非但没有成长,还有可能增加隐患:不能照自己、过于追求完美、抗挫折能力差、自信心缺乏、人际关系不和谐面对不能独立生存的孩子,面对不会处理日常家务的孩子,面对不会与人交际的孩子,有些家长着急了!但这事确实有点迟了!因为孩子的教有不可能从头再来。埋怨孩子,责怪孩子都于事无补。

    孔子说:“不教而杀谓之虐”。如果你不去教孩子怎么去做事,反过来再来责怪孩子没做好这件事,这就是家长的不对了。我们家长就应该像老鹰教小鹰学会飞翔一样,从小教会孩子各种本领。

    老鹰是怎样教会小鹰学会飞翔的呢?它让小鹰先看自己飞翔,等小鹰羽毛丰满时开始训练小鹰,老鹰先让小鹰从两个比较近的树枝上练习;小鹰掌握一定技能后,老鹰再带小鹰去悬崖边飞翔。小鹰模仿老鹰的姿势,一次次地练习飞,尽管摔得遍体鳞仿,但最终学会展翅飞翔,飞向高远的天空。

    连老鹰都知道手把手教孩子本领,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老鹰吗?但如何教,这是有方法的。就以孩子不起床来说,我们多数家庭存在起床的战争,从幼儿园到中学,家长普遍叫孩子起床。

    我曾在望京实验小学做过一个实验,与每个孩子同时做出约定一一拒绝给孩子叫早。当然实验之前也和家长、学校做好了协商,一周之内孩子迟到不做批评和评论。实验中,家长跟孩子约定,以后每天早起上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再负责叫孩子起床。

    到了学校,各班级都做录像统计,老师不能批评孩子,让孩子们从内心产生愧疚,这比责备更有效。真正的教育是以行动带动行动、用生命感动生命的教育,这才是真实的教育,而不是讲概念、讲道理。

    有一位爸爸在实验结束后,分享了孩子三天的三个变化:实验第一天,他家的“小公主”一觉睡到九点,急得直哭,不依不饶地与爸妈较劲。后来,他拿出公约:这不是你自己签字的吗?你自己答应爸爸妈妈和老师不用叫早的。这样一来,“小公主”自知理亏,也不再胡搅蛮缠。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小公主”自己按时起床到了学校。第三天,“小公主”成了全班最早到校的小朋友……

    其实要想让孩子成长,放手往往更能成就孩子,事情往往更加简单我们每位家长,都可以尝试着和孩子一起坐下来开个家庭会议。这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法宝,每周召开一次,其最大的好处是通过类似于角色扮演促进全家人的平等交流。一方面,家庭会议可以解决许多重要问题;另方面,家庭会议让全家人学会民主。这个会议一定不能变成针对孩子的批评会或检讨会,而是要开成孩子受益最大的会议,制定一份适宜家庭各个成员的家庭公约。这其中运用的方法就是: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也叫“三事原则”。

    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

    在大连讲课时,一位家长问我:“齐教授,我经常叮嘱孩子要懂礼貌,可每次孩子见了客人他都不跟别人打招呼,也不会使用语,让我非常难堪。您说这孩子是怎么了?”

    我笑着说:“孩子没问题,问题出在您身上。你从来就没有认真教过孩子怎么面对这种情况。”

    这位家长很无辜地说:“怎么没教过,经常跟他说,嘴皮子都磨烂了,他就是记不住。”

    我说:“那就是您的方法有问题。你应该使用“三事原则”来引导他。”

    如果我们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ABC原则,做好事前、事中、事后,那么孩子的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ABC原则也称“三事”原则,就是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运用三事原则来引导孩子,这才是一个完整而又正确的做法!

    比如,我们带孩子去走亲访友,出发前就应该和孩子约定好一些规则,交代好一些事情。今天去哪里;主要去见谁;现场还会见到谁;每个人都怎么称呼;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哪些话;在什么环节做什么;打招呼是不是要用眼看着对方;要不要住下来;什么时间回家;全程要注意什么事情等等,这些都约定好了,就不会出现“不听话的孩子”“不懂礼貌的孩子”“任性的孩子”。这就是事前有约定。但做约定前,需我们注意一点,那就是这个约定一定要合情合理,且适合自己的孩子,如果是家长都做不好的事,硬要求孩子去执行,那就不能怪孩子做不好了。

    从家里出发,就进入第二个环节。只要提前都做了约定,孩子自然就知道每个环节做什么,怎么做。因为之前约定了见了谁要怎么称呼,小朋友玩的时候不能要别人钟爱的玩具,吃饭时不能抢先动筷子,等等。这些问题只要提前有约定,孩子一般都会做得很好。

    如果孩子在哪个环节或者哪件事情上做得不好,家长只要递给孩子眼神,孩子就会反应过来。如果孩子还不明白,家长稍微提醒一下,孩子也就立刻能做到最好!看到孩子没按约定来做事,用眼神或者用口语来提示孩子,这叫“事中有提醒”。

    走访亲友回家后,大家在一起总结一下本次走访亲友中孩子的表现看看哪些约定孩子做得好,哪些约定孩子做得不够好。做得好的,好在哪里;做得不好的,应该怎样改进。通过这样的总结,帮孩子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有了这样的总结,下一次再去走亲访友时,孩子就会做得更好。这叫“事后有总结”。

    “事前有约定,事中有提醒,事后有总结”,这是一个不断提高做事水平的良性循环。孩子在一件事情上不断有进步,多做几次,孩子就完全能做到最好。这是在一件事情上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针一些特别贪玩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要硬逼孩子去学习。“三事原则”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商量,制定一个科学的学习与玩的约定,按规则执行,让孩子既玩得开心,又学得快乐。其次,在玩之前,应确定具体的项目时间,玩中家长提孩子时间,让孩子时守,及时回到学习上来。最后,玩后做总结,要总结约定的效果,守约定的孩子一定要表扬,违反约定的一定要惩罚。

    如果家长在每件事情上都能这样做,真正去帮助孩子,或者提前告诉孩子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孩子就会做好每件事情。从做好一件事开始,举反三,触类旁通,到做好每件事,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能做事、会做事的孩子。这不正是家长所希望看到的结果吗?

    当孩子遇到间题的时候,我们家长要学会使用ABC原则,事前协商约定,事中适当提醒,事后善于总结,问题就不难解决。“事前约定”时,要尽量做到准确和具体;“事中提醒”时,要做到耐心和细致;“事后总结”时,应该以评价为主,可以夸奖,尽量少批评,以帮助孩子的心态来教导孩子,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提高。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每天也会遇到新问题。作为成年人,很多事情我们是可以预料到的。我们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提前和孩子做一些约定,用“三事”原则来教育孩子。这样,当孩子面对一个新事物时,就会想起家长的叮嘱,不会手忙脚乱,从容选择正确的做法。如果沟通及时,再能得到家长的提醒,事情就会做得更加完美。如果事后又能及时地总结经验,那孩子就会从这件事情上学到真实的本领。如此循环往复,孩子就会从每天的每件事情上不断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孩子守规矩的原则ABC原则——摘自《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szn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