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预期对个人的意义
香帅之前提过一句非常烂俗的话:
“人会成为你想要的样子。”
然后,她指出,这句话其实是有金融逻辑的,其本质是:
预期能够重塑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
具体可以这么理解:
不管你过去及现状怎么样,只要你能让市场对你有较高的预期,那么,你就有机会逆转你的现在,进而改变你的未来。
就像一个穷困潦倒的人在遇到心仪的优质女生后,想追人家。那么,他身边的竞争对手是谁,以及别人怎么看待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让那位女生对他的未来预期超过其他人。
既然如此,你就会知道,这其实有很多机会达到。因为“预期”是个心智状态,他能占据人家的心智,也就能改变其对他的预期。
只要他在后续的日子里,能趁胜追击,一直维护好女生对他的预期,那么,他的未来就切实地因此而改变。
02 预期与投资市场
预期实际上是对未来的估计与判断,或者你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未来的想象。
而投资市场的风云诡谲,每日的买与卖,实际上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从这个角度而言,一个投资标的的现状、它的基本面怎么样,对于其在市场的表现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
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它能激起投资者多少对未来的预期。
只要它带来的预期越乐观,它就能获得越多的关注,相应地也会获得更多的资金。那么,它无疑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极为有利的优势。只要,它后期发展的方向并不逆趋势,并不自己作死,那么,这种优势甚至会持续地保持住。
03 预期与国内宏观经济
李丰在文章《把情绪拿掉,2019年的中国长什么样?》提到,2018年大家普遍对国内经济在未来的发展表示非常悲观。
但是,李丰觉得,有三个理由证明国内经济在2019年会变好:
1)从公司到个人都做好了最差打算,一致准备迎接经济下行。那么,按正常逻辑,突然的危机不大可能发生。
2)中国的经济体量足够庞大,如2018年的GDP总量是90万亿人民币。在这个基础上,一个微小的增量,放在全球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3)中国的社会消费零售额在2018年超过38万亿,居全球第二,那么今年这个数字不增长,这个市场也已经足够大。
按李丰的观点,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问题,最主要的是预期的问题。只要预期发生改变,那么整个经济状况也会发生改变。
对此,他提出了三个可能改变最差预期的变量:
1)科创板的启动。
2)政府的减税降费政策。
3)监管打通银行资金进行长期投资,让银行资本进入市场的通道。
作为我们个人而言,如果我们能比多数人更快地感知到市场情绪的转变,感知到大众预期有扭转的苗头,那么,自然就占据了先机。
问题是,怎么感知呢?欢迎留下你的思考。
(134/10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