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来历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来历

作者: 丝路小王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17:31 被阅读0次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建国前,繁文缛节较多,封建迷信严重。腊八过后,择吉日扫灰。腊月二十三日辞灶之后,开始忙年,做大枣饽饽等。二十九日“封门”,贴春联、窗花、过门笺、挂宗谱。三十日晨,供盛饭。下午,上祖坟“送吊子”,请先祖回家过年。门口置“拴马桩”,院内横铺秫秸。晚十时左右,接灶、请神、撒陈(在正间地上撒麦秧)。半夜“发子”,拜先祖,敬诸神,鸣鞭炮。全家自幼至长,依序叩拜,长者受拜后须分压岁钱。然后喝辞岁酒,吃更年饺子。黎明,本族或近邻相互拜年。初一晨,吃“钱饺子”。初三日黎明送神。节间,亲友互相探拜。农村请媳妇、请女婿,共贺新春。建国后,礼节相沿,迷信活动有所废除,80年代又有所复燃。

元霄节 农历正月十五称元霄节,也叫“上元节”、“灯节”。家家用胡萝卜灌蜡油做灯,送至祖坟及院中角落。晚上有放礼花之俗,儿童燃放“解闷”。节间“闹元霄”,耍秧歌、舞龙灯,热闹非凡。

二月二 俗谓小龙抬头。男子多于此日理发。农家炒豆,称“蝎子豆”,意防毒虫。打“五谷囤”(用草木灰撒成几个相套的圆圈,内撒五谷杂粮),祈求有个好年景。旧有前往土地庙祭土地神之俗,今已废。

清明节 祭扫先人坟墓,添土压纸。建国后,机关、学校等于此日祭扫烈士墓。旧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禁火冷食,并有打秋千之俗。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吃粽子和熟鸡蛋。儿童以五彩线系脚脖、手腕。晨“拉露水”,采艾悬于门户之上,以避瘟疫。新媳妇“送端午”,从娘家带粽子分送婆家亲邻。

六月六 旧俗吃炒面,曝衣书。新婿到丈人家“现新”。

七月七 旧称“乞巧节”。招远过此节是七月初六,俗云:“招远人性子急,拿着初六当初七”。节间做“巧饼”,儿童以线穿之,称“穿小果子”。旧时妇女生“巧芽”(以五谷杂粮生芽),供奉姐姐(织女),乞求织女赐给巧手。

七月十五 旧称中元节,又为鬼节,挂灯为鬼魂照路。此日晚间,挂宗谱、供先祖、吃饺子。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亲友以月饼、烧鸡等礼物馈赠。晚,宴饮赏月,分食月饼。

十月一 农历十月初一为秋祭,上坟添土,拜扫先墓。

冬至 俗称过冬,亦有挂宗谱供先祖之俗。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饺子。

腊八 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喝“腊八粥”,憋“腊八蒜”。

辞灶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辞灶,又称过小年。蒸粘糕,供糖瓜,焚烧灶神像。

公历节日 除传统节日外,一些纪念性的公历节日渐为县民接受,但活动范围、深广程度不同。主要有元旦、妇女节、国际劳动节、青年节、儿童节、党的生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植树节等。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中国结,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中华古老文明中的一个文化知识;

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也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

它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却可以还原成最单纯的二维线条。

它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出自于太初年代人类生活的基本工具。

京戏脸谱  【定义】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我们把中国武术分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由传统武术演化而来的体育运动,而传统武术则是由古代战争和街头打架所发展出来的徒手和器械格斗术。其内容有踢﹑打﹑绊﹑拿,柔术等等“传统的中国武术又称之为国术,其本质是一种格斗,它与普通的体育运动不同,体育运动是一种健身游戏,而格斗却是一种生存游戏”按照武术大师郑雨东的观念,传统武术不能算作一种体育运动。当然,目前流行的竞技武术是一种体育运动,因为国标武术是竞技和表演性质的,本质上接近于体育。传统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竞技武术则划分为散打和套路,散打又叫散手,是武术的擂台形势式,套路则为武术的表演形式。

本文由丝路农情网传统文化版块搜集整理,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来历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建国前,繁文缛节较多,封建迷信严重。腊八过后,择吉日扫灰。腊月二十三日辞灶之后...

  • “中国”名称的来历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8年12月6日 由于我破解了山海经以形命名的规律,那么“中国”的国名是不是也是以形命名...

  • 鹿踏雾而来,鲸随浪而起。

    我很喜欢鹿。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神秘的也是最神圣的动物。古籍上记载关于白鹿的来历为“ 瑶光散为鹿”瑶光即祥瑞之光...

  • 老公说故事/ 床“半”(伴)的来历

    2018.12.11 星期二 雨 中国有许多风俗习惯的来历,比如:“年”的来历;福到(倒)的来历...

  • 中国结的意义,中国结来历

    中国结的意义 中国结的来历 导语关于中国结的来历有许多故事,中国结的意义也是十分重大的,它是中华古老文明的传承,是...

  • 中国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并不是迷信,也是多种多类的,中国的文化是那样的博大精深,不是一下子可以领会的,国学,是传...

  • 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目录 1、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 2、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3、孔子对华夏上...

  • 端午节展示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的总称,秉承文化自信、文化传承的理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我校开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 用英语介绍小年的来历和习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小 年 快 乐 小年是中国...

  • 中国元旦节的来历

    来历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fut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