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犹不及》读后感之一

《过犹不及》读后感之一

作者: 艾米黎妈 | 来源:发表于2020-02-03 22:09 被阅读0次

文章提到我们要在思想中建立界限,牵扯到三件事:

1. 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

2. 我们必须在知识上有所长进,而且拓展我们的心智。

3. 我们必须澄清那些被扭曲的思想。

我们也必须确定我们的思想可以与别人沟通。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想要别人了解我们,就必须自己先说出来。

在对上面这段话写感受之前我想先说说我为什么想读这本书,原因就是我想搞清楚什么是边界,它看不见摸不着,它存在于哪里?是否边界清晰了我的内在就更加稳定了?我就能更稳定得去处理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了?带着这种种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

回到上面这段话的感悟,我有几点想跟大家分享。

1. 我至少明白了界险是可以建立在我的思想之上的,而不仅仅跟身体有关。所以首先我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有界线一说。此刻浮现在我脑海里一副图画一群羊在草地上吃草,一眨眼有一圈篱笆把这群羊圈在了草地中,此后这群羊就有了界线,想要吃羊的狼不容易进来,羊也不容易出去,而羊能不能出去呢?当然可以出去,书里有另一句话我很喜欢。“事实上,界线应该可以‘呼吸’,像篱笆一样,有个门,可以让好的进来,把坏的挡在外面。”那问题又来了我如何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呢?这就取决于我有自己的观点,来明辩我认为的好坏。那我所明辩的好坏会不会变呢?当然也会变。所以就有了第二点感受。

2. 拓展自己的知识,增加看事物的纬度。

凡事有没有好坏,当然有好也有坏,也有不好不坏。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也随着知识的扩充而有了不同的选择。这个变化是育儿路上拾到的,感谢我的孩子让我自己有机会去探索更多的知识,有了更多的认知。举一个例子来谈我的认知变化。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我是按照崔玉涛的西式养育方法来养育孩子的,买了崔玉涛医生出的八本书认真研读,娃肠绞痛我们就飞机抱,娃起湿疹就去儿研所开药。因为我的认知里只有医生是专家孩子生病不找医生还能有别的选择嘛?直到若干次的去医院开药给娃抹药,娃的湿疹反复犯以后我就开始想还有别的方法没有。后来朋友推荐我学习儿推,我开始接触中医基础,儿推手法,最后自己报了儿推课后终于靠自己的力量把孩子的湿疹治好了。后来面对孩子生病我就有了多一个选择,我可以在家辩证为娃推拿而不用心发慌带娃去医院看病。问题真的只有这两种方法嘛?一个朋友告诉我一个问题至少有三个方法现在想想还真没错。一个孩子生病排除先天的问题,多本跟吃有关,我到后来面对孩子的生病尤其是发烧我表现的非常淡定,先看舌苔再看娃状态,娃如果不想儿推,我也不勉强,我陪在孩子身边,给她读祈祷文,有几次我除了读祈祷文给娃煮点粥喝,其他啥也没做,娃的病三天也能好了。也许说出去很多人不相信,我的体会是外部治疗手段是一种他力,孩子本身的身体也有自动恢复功能。如果娃的病是自身饮食引起的,父母不焦虑家庭的磁场稳定,再加上爱的祝福,对孩子的自动身体恢复是很有帮助的。

以上这些话如果是在孩子一岁之前我听到,我大抵是不会相信的,但经过知识的拓展去做去实践,我发现原来一件事情可以有多个视角去对待的。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思想界限上去拓展去升级,没有谁对谁错,觉得让你舒服的就是好的,这就是界限自由“呼吸”后放进来我们觉得好的东西的一种感受。那我们的认知升级了,我们的新思想要不要跟别人沟通,尤其家里最亲的人,因为我们不说别人真的猜不到的。而我们说的真的对方会理解嘛?我们会不会也误解了对方的行为或想法呢?我的经历告诉我一定会,这就是我的第三点感受。

3. 澄清自己的想法,不继续误解他人,也让他人理解自己。

其实如果两人思想纬度不匹配谈理解是挺难的,但澄清依然需要。我在生活中惯用经验来预测老公的行为,有时也会产生恐惧和害怕,究其原因我可能害怕的是关系的破坏,我对破坏的恐惧或许来自原生态家庭的伤害,这个无形的伤害会影响到我在婚姻的感受。那我的感受要不要去伴侣澄清呢?或者因为恐惧感受而做出得行为要不要澄清呢?一定要,不然我的先生更不能理解我的反应。而先生的行为他要不要澄清呢?要看我的感受,我如果不理解先生为何要如此做,我也会邀请先生来做澄清。当然选择澄清还是不澄清那是先生自己的选择,我努力做到先澄清我自己,让先生能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做?每件事情的背后角色还是妈妈或者妻子,都是从希望家人好的角度出发,只是行为让家人不理解。澄清也许不是做一次就终止的,这种自我澄清或许是我跟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会用的工具,而且当我发现我有可能会扭曲别人想法的时候我就会使用这个工具,原本内心戏很丰富的自己,运用这个工具就增进了跟别人的沟通,更增加了彼此的理解。写到这里提醒我这个工具我要常常用才对!

对于界线的理解我现在有点概念了,我感觉这个界限是否清晰跟我的思想是否清晰有关,试想我的思想里迷雾一片那圈篱笆还能看清嘛?一定看不清的,那如何保持思想清晰就是首要任务了,思想清晰界限就清晰,就更容易判断自己做什么舒服,做什么不舒服。有了思路就知道接下来要研究的是如何让思想清晰这个话题了。我想下一篇读后感可以稍带讨论讨论这个话题:)

相关文章

  • 《过犹不及》读后感之一

    文章提到我们要在思想中建立界限,牵扯到三件事: 1. 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 2. 我们必须在知识上有所长进,而...

  • 《过犹不及》读后感之一

    文章提到我们要在思想中建立界限,牵扯到三件事: 1. 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 2. 我们必须在知识上有所长进,而...

  • 过犹不及———读后感

    时隔21天735分钟,终于看完了这本书,虽然看的时间比较长,但感觉很爽。刚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我没...

  • 敢于Say No

    《过犹不及》读后感,一本关于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书籍。 一次谈话中,我暴露了自己的问题,顺从,不会拒绝别人,导致自...

  • 2020年关键词是勤奋和价值 | 3月第一周复盘

    3月第一周,3月2日-8日,计划: 1.读完《过犹不及》,写一篇读后感。 2.5篇微头条,2篇文章。 3. 开始减...

  • 《过犹不及》读后感之二

    《过犹不及》这本书一共十六章,目前我看到第十一章,看第九章的时候又回翻了第二章和第五章的内容。我越发觉得这可以当一...

  • 《过犹不及》读后感之三

    读到第十四章《对界线的抗拒》,我的读书速度慢了下来,有些段落也会反复去读。慢下来,反复读这些动作都说明这个章节是吸...

  • 2022-08-29

    过犹不及百科新知,搜一下! 过犹不及 3 成语解释 过犹不及,读音guò yóu bù jí ,汉语成语释义为 事...

  • 子张

    我与子夏,过犹不及。 我与老师都属鸡,差了四轮------四十八年。我是老师中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我是陈国人,犯过...

  • 手绘打卡30

    太满了,过犹不及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犹不及》读后感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xl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