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过多年跑步的习惯。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如果在某个领域做过多年,早应该做到大咖或专家的级别。看看朋友圈或视频号,不都是某某练了几个月的跑步,从最初的1天1公里到3公里,到10公里,最后的结局一般都是能在马拉松比赛中一展身手。而我,跑了多年基本上没有变化,每天能维持在3公里就不错了,而且拖拖拉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天气不好不跑,身体不舒服不跑,工作累了不跑....和朋友圈里晒的“能坚持每天跑步”的强大的意志力形象实在相差太远。
曾几何时,我为自己的原地不动而感到羞愧,也逼着自己制定每天完成跑步X公里(包括以参加马拉松为目标激励自己)的计划。可是,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对跑步的感觉竟然是痛苦和不适。试想,每天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运动,跑一会儿就看看计时器,当天无法完成目标时还陷入自责的情绪,这项活动就变得多么了无生趣,后来竟然一想到跑步就找各种理由不想出门了(当然都是无意识的,意识里还是想完成锻炼身体的任务)。后来,我仔细想想,发现自己对跑步并不是特别有兴趣和有天赋,跑步对我的意义就是疲乏时活动活动筋骨,间或享受一下户外的风景,我没有不断精进的内在动力,既然如此,那我何必逼自己在成绩上不断进步或拥有一个外在的闪耀的结果呢?想通了这一点,我变得轻松很多,随着性子来,某天身体及精神状态好,加上户外天气不错,我就会多跑几公里,沿路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清风和美景;如果某天身体状态比较懒散,我就少跑一会儿,累了就果断停下,打道回府。按照这样的方式,跑步不再是负担,而是变成了生活的调剂品,我也能更加享受这项运动了。
与之相反的是我的法语,自从开始接触拉康派的个人分析师后为了能和他对话就又重拾了法语,并因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每天都要固定的抽些时间读原版书籍,并尝试着自己翻译一些读物。并没有刻意给自己制定什么学习目标,也没有参考周围成功人士的路径,只是跟着自己的兴趣走,慢慢的就能感觉越来越好,并有着肉眼可见的进步和精进。这就是真正的兴趣的力量了。
不和周围人比较,不按照既定的标准,而是跟着自己的兴趣和节奏走,慢慢的就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成长并乐在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