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同事用了既直接又委婉的方式,给我提了建议。他送给我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意图多明显呢,就是让我改改自己的暴脾气呗。
我一直没来得及翻,因为对此类书籍的不感冒。
我读过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书,但无非是“转移注意力”“多换位思考”“耐心倾听”等人人皆知的方法,自己也尝试实践过,但效果不怎么好。因为情绪涌上来后,理智的方法都抛在了脑后。
但昨天下班早,闲来无事,无意间翻开了《非暴力沟通》,一下子被作者的观点所吸引。遇到好的东西,方显吃货本色,一口气读完了它。
原来,非暴力沟通不是沟通方法论,而是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倾听的方式,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通过观察、感受、愿望和请求,去发现彼此的感受、满足彼此的需要。
我若获至宝,因为它能真正解决暴脾气的难题。同时,书中的知识,能帮助我们应用到生活的不同场景,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这里,我将书中的知识精华,并融入个人的一些思考,整理了以下内容,和大家分享。
1、不是自己想要的,别人做的就是错的
我们存在一个认知误区“认为他人做了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就是错的!”
自己注重细节,就认为其他人都不能粗心大意。自己追求效率,就认为别人做事拖拖拉拉。
我们在评价别人时,习惯性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自己喜欢的,别人就不能讨厌;自己做到的,别人就一定得做到。
也因为这个认知误区,让我们徒增了很多烦恼。
2、自己心情好坏,由自己决定
个人心情好坏,是由个人内心的愿望和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决定的。而我们总将责任归咎于别人的行为。
夫妻吵架,妻子说:“你怎么把衣服扔的到处都是,一点都不讲卫生吗?”妻子的批评,暗含着自己的需要没得到满足,它希望丈夫把衣服收拾好。
但人面对批评,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是申辩,丈夫说:“自己工作太累,不想收拾”;二是反击,丈夫说:“弄的乱怎么了,多大的事,你收拾下不就行了。”
我相信,丈夫的哪一种回应,都会让战火升级,最终,影响到夫妻的关系,其实妻子直接说出需求,希望丈夫把衣服收拾下,对方更容易作出积极的回应。
3、想要什么,就请求什么
下属向领导汇报工作,领导说:“这个方案不是我想要的,描述的案例不行,表达的内容也不行,重新改!”下属真蒙圈了,这不行那不行,你到底想要什么?
过了两天,下属交上来的报告,又被领导怼,“我说的地方,怎么一点都没改呢!”遇到这样的领导,当下属的太难了。
在与人沟通时,想请求别人的帮助,达到自己内心的愿望和需要,就应该直接告知对方,你想要什么。若总说明自己不要什么,别人也不知道,那么最终的结果将很难满足自己的愿望。
4、“为了不被嘲笑肥胖,我不得不运动”
生活中,存在你觉得没意思,但不得不做的事情,因为外界原因所迫。如为了钱、为了获得认可、为了逃避惩罚、为了履行职责、为不感到羞愧或内疚。
但是,居然没有一条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原因。因此,想让自己变得更快乐,我们要有意识地用“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比如我选择做运动,是因为我想要寿命更长一些。
5、“他让我生气!”
愤怒,让我们把责任归咎于他人,其实,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而是我们内心的需要没得到满足。
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满足需要。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这种方式,会让我们主动地找到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被愤怒的情绪所控制。
6、“你做的太棒了!”
在管理中,赞扬下属,能刺激他更努力的工作。但事实呢,赞扬的方式不对,反而收到负面的效果。
“你做的太棒了!”听者一脸懵逼,哪里做的好?是客套话,还是暗示我哪里做的不好?
把赞扬视为感激,如何感激对方,要说出三点(不分顺序)。1)对方做的哪些,让我们的生活得到改善;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满足;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小李,做的太棒了,你及时签下大客户,直接让我们的团队业绩冲到第一名,我们实在太开心了。”
写在最后
读书,就像探索未知的世界,总以为自己拥有了全部,但其实我们只是坐井观天的青蛙,我们眼中的世界,只是凤毛麟角。
各位小伙伴,外边的世界很精彩,一起读书,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