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矛盾的一件事,我喜欢“一对一”的辅导模式,但却对正儿八经的“辅导机构”带有一种偏见,像“仇富”一样的讨厌。
即便在我入职了某一正规的辅导机构之后,我也很少在一些场合去夸赞或者刻意宣传。
小时候,对于普通的农村的孩子来说,接触私人辅导,是一件不太可能了的事,唯一接触到的是“补课老师”,大多是村里的老教师或者年轻教师在寒暑假的私人辅导。
在我的印象里,我唯一认可的一个辅导老师,是仅有一条街之隔的同学的爷爷,那时候父亲把我送去老教师手里,需要的是一两条好烟。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看孩子为多,因为和老教师的孙子孙女都是同学,又距离较近一些,总是玩的起来,对学习没有上什么心,对老师院子里的“呼啦圈”、“沙包”甚至“泥巴”反而兴趣更大些。
长大后,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大,才发现学习这件事,真的不仅仅靠天分和努力,也可以靠“条件”。
辅导机构的老师地位,大部分不抵公校老师的。
在私立学校,学生们对老师的敬畏之心为并没有对公校老师足,更多的比较随意些吧。“一对一”辅导还好,钱到位了,成绩也到位了。在我眼里,这是盈利性的机构,和家长之间也是各取所需,好的成绩可以带来更大的更好的生源。
对辅导机构的改观,源自两位不熟识得老教师,偶然路过的一次课堂,老师在劈头盖脸的骂学生不努力,那个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这样的老师辅导机构少见,大多是上完自己的课,领完自己的钱就走了,管孩子的另有安排。
另一位得益于一次雷雨天,单位很多老师都推迟了上课,学生也没来,我因为在学校坐班,被安排去看孩子自习,大概过了十几分钟的时候,授课老师浑身湿透的过来了,给学生道明缘由后,在洗手间换了身干净的衣服,给孩子们上最后一节晚课。
这样的老师出发点不可能只是辅导机构可能不错的授课待遇,他们是真的有考虑到孩子的升学甚至人生。
我不否认现代的辅导机构,盈利性的教育目的。
但他们突然让我开始正视自己的偏见,好的老师不论出处,而好的教育,也一样。
孩子的教育不在于他能进多好的机构,或者学校,而在于他是否有幸遇上受益一生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