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一定是导致抑郁的直接原因,但如果抑郁长期不愈,家庭的影响一定不可忽视。
叶子,在国外读研二。 整日情绪低落,做什么事都没有动力,不想继续学业,后来被诊断为抑郁症。抑郁症这两年,换过好多医生和药物,却始终无法解脱。
与刘博士初次见面,当被问及“你认为自己的抑郁症,可能和家里的谁有关”时,她非常确定地回答“妈妈”。
叶子妈妈童年悲惨,四岁被过继给他人。这种被抛弃的经历,使得她一辈子痛恨父母。一辈子也在努力,想要成为优秀,向抛弃自己的父母证明他们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但现实却不如人意,她只是一个平庸的女人。30岁时,对自己人生几乎绝望的妈妈嫁给了一个不爱的男人,叶子的爸爸。下嫁的原因,是为了面子,因为丈夫是一线城市本地人。这段婚姻使妈妈获得了短暂的“新生”,父母眼巴巴的向她求复合。可表面的光鲜并不能持久。婚后,她发现老公不思进取,是典型的妈宝男。想尽办法,也无法把这个男人改造成理想的丈夫。
叶子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梦想幻灭的妈妈,开始将自己后半生翻盘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从小对叶子极为苛刻粗暴。吃饭掉米粒,会被打。考了99分,妈妈会发脾气。上台紧张,也会被妈妈数落。为讨好妈妈,叶子从小努力做乖孩子。大学时放弃自己的梦想,选择妈妈喜欢的专业。但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让妈妈高兴。因为妈妈真正不满意的是她自己的人生,而她自己却又不愿意正视。
从小叶子就很少体会到快乐,曾试图反抗,却只会换来妈妈的镇压和道德绑架,“我都是为了你,才忍受这不幸的婚姻,你这样对得起我吗?”这些话就像魔咒,使得叶子不得不把委屈吞下。长期的压抑和讨好,使得叶子抑郁了,无法继续学业,只能回家做病人。
回家这两年,叶子开始了和父母的缠斗。一方面,抑郁就像武器,让叶子终于能对父母表达被压抑多年的情绪。她控拆妈妈的可恶自私,埋怨爸爸的退缩无情。另一方面,他的任何情绪表达都无法得到父母正面的回应。他们认为叶子处于病态。叶子曾尝试通过语言让妈妈理解内心的痛苦。然而,每次要么妈妈说是叶子心态不好,推卸自己的问题;要么耍无赖,我就这水平,你想怎么样?要不你把我砍死?这样的纠缠,使得叶子看不到任何希望,只能伤害自己。因为那样或许能够影响到妈妈。
叶子和妈妈相爱相杀的纠缠,在抑郁症患者中挺常见。抑郁患者既恨父母,又渴望父母成为自己温柔的港湾,让自己未曾被听到的痛苦得到接纳。就如叶子,最希望的就是妈妈能够耐下心来,听一听她这些年的不易,看到她的委屈。但每当叶子表达痛苦时,父母总是不以为然,甚至毫无用处地继续打鸡血。叶子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能让妈妈听到她的痛苦。唯有伤害自己,才能换来慢慢的理解。这就是抑郁症患者所面对的困境吧。一边渴望被理解,一边却是家人的误解或拒绝。
如果你是叶子的朋友,你会怎么做呢?
本书作者认为,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建议或鼓励,而是有一个人愿意发自内心的去体会和认可他的无助和绝望,“看到你这样,我真的好心疼。当你很痛苦的时候,请找我,或许我不能给你什么样的建议,但我愿意陪你面对,一起试着想办法。”痛苦只有被温柔的看到和接纳,它才能慢慢找回属于自己的资源重新焕发生机。
除了帮助叶子,刘博士还尝试找到她的父母去理解包容接纳女儿的痛苦。或许真的是无计可施,他们也愿意做些努力。在专业咨询师的指导下,学习用“倾听和理解模式”来应对女儿的情绪。当背后的需求被耐心的看到和温柔的接纳,叶子的抑郁也有了较大缓解。
这一切改变的基本前提,如果想要改变我,请先靠近我,理解我,接纳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