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太笨了。”这么想的人肯定不少,但没有几个人会当着其他人的面说出来。汪滔是个例外。
“笨得不可思议。”他微笑着补充道,“工作以后发现,不靠谱的人和事太多了,这个社会原来是这么愚蠢,包括很多很出名的人,或者大家以前当成神、现在也当成神的人,其实level也不高嘛。我也经常在怀疑自己,你这玩意儿是不是有点脑子发昏了?我时时刻刻都在质问自己脑子有没有发昏,但还是发现,这个世界很笨。”
人头脑中充满盲目,偏见,狭隘,想当然,自以为是,
是的,大多数,95%的人都是如此,甚至自己也是,一刻不保持理智,就容易这样。何况理智的保持又是那么消耗能量。
所以,为什么会有段子。人们口口相传的不是格言,是段子。因为格言太消耗能量,而段子是用来消遣的。
但是好的段子的背后,又必须是有格言和经历做支撑的。缺一不可。
同时,我们特别容易在自己终于明白了一些道理的时候,无意识地认为别人也明白,于是毫不客气地揭示出本质。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别人并不理解。我们的本意是好的,但是直接了当的语言却变成了一把锋利的刀子,不但不会帮助别人,启迪别人,反而伤了别人。
我问他,“上期节目里,很显然‘辩论技巧取代了某些真实的你’这件事,给你带来了困扰、纠结、甚至痛苦,你怎么讲?”
肖骁几乎是没有任何前置思考时间的,立刻回答我,
「跟你讲啊,因为我发现,当我把那些辩论技巧(带来的思维方式)用来解决家庭、友情,乃至我爱情中发生的冲突时,我就会不自觉地变得理性起来。
会觉得其他人怎么都那么狭隘啊,就不能从各个角度看待问题么,而且会把责任和义务分得特别清楚。我的朋友就说,你怎么变得这么‘凉薄’了。」
是的, 如果我们在明白了某些道理之后,用道理和别人交流,就会变得凉薄。我也和骁骁有一样的感受,
那天,朋友感冒了。打电话找我求安慰,我却理智地跟他讲了一堆,还批判他不注意,生活方式不健康。现在想想,真的很凉薄。
其实,那个时候,他需要的是温暖,不是道理。人是求存的,不是求真的。
要知道,其实我们自己懂得那个简单的道理,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所以,还是深深的放在心里,用温暖的方式表现出来。
李诞找到了这之中的一个恰当方式,自己明白了,但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去启迪别人。就像,我们总是喜欢讲课时候循循善诱的教授,他们在一点一点的,满满的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大脑一点一点的接受,不至于因为一下子接受太多而崩盘,而逃避。
所以,李诞在度过那么多书,看过那么多事之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处事方式。
他的那种消解式的语言与混不吝的生活态度,是与现实还有当年的自己博弈而来的。他选择,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浅薄的明白人。
说段子,就是浅薄背后藏着明白。不然也说不出好段子。无法做到戏谑人生与现实。
他不喜欢说假话,但如果真话太刻薄,他会选择用吐槽的方式,用玩笑的方式讲出来。那些他在台上看似夸张搞笑的言语,其实很多都是他的真心话。我们看够了各种“假谦虚”,遇见这种有的放矢的“假狂妄”,反而感受到一种隐秘的真诚。
这个似乎参透了人生真相的李丹,看似咋咋唬唬,实则低调内敛,看似随随便便,实则自由方圆。
李诞说,我写作不想对别人负责,也不想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席之地,所以我写的不苦不累,我就是爱写。
我想我也一样。写的都是自己的内心的话。
对于出书,李诞是纠结过的,最早的时候有出版商找他出书,他说:“我才不干,我觉得我写的是垃圾,给我钱我也不干。”
后来他想通了:
“你知道人特别可悲的一件事情,就是很难追得上自己的审美。你要写达到你认为的好书,可能憋一辈子也写不出来。
但起码你先上场,评判给他人说。你收到反馈,会越来越健康。
现在我越来越倾向于不藏拙,优点缺点充分暴露。我决定充分暴露,泥沙俱下。”
出书之后,李诞自称“滞销书作家”,且大大方方称自己的书是“厕所读物”。
据说他曾把自己的书送给蒋方舟,书扉上写的是:你加油,我不了。
即使换了一种呈现方式,李诞还是李诞。
很多道理,书里是没有的,要通过不停做事,才能明白一些问题。
书里即便有道理,那也是别人的,是作者通过自己做事体会出来的。也许你有类似的经历,但表达出来总是会有差别。
比如,我看《被讨厌的勇气》,通过自己的经历,悟出了,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的差别。家庭,经历,学校等等,都是影响因素,只有我自己是决定因素。作者在书里也举了很多例子,我能理解,但不够透彻,结合了自己的经历,才更加明白,更加清晰的了解,什么叫自己的人生自己决定。
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会陷入决定论:认为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根本无法改变。依赖原因论,将永远止步不前。
也就是说,我们经常错把影响因素当成决定因素。
反感鸡汤被滥用,把好的心理学理论也说成鸡汤,真的是。。
现在我想明白了,就像李善友讲课时候说的,越是伟大的人,越是有偏见。就像爱迪生发明了直流电,直言不讳地抨击交流电。
阿德勒心理学帮助了我,启发了我。但一定也要时刻保持理智。不要陷入绝对的崇拜和执拗里。况且阿德勒本人也说,并不希望别人记住他,只要能够真的运用,对生活有帮助,就可以了。
所以,理想的状态是:理智藏在背后作为支撑,不显山露水。表现出来的都是温暖和温柔。有力量的温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