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字画艺术品市场经过了几个回合的起起落落,如今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冬眠期,前几年高喊的"亿元时代"已经悄悄地偃旗息鼓,很多"亿元作品"不知道哪天无声无息地走进了哪个垃圾桶,坐着垃圾车进入了垃圾焚化厂,当年拿着拍卖图录走进拍卖场举牌的凯子们如今坐拥无人染指的"亿万家财"欲哭无泪,大骂拍卖公司是骗子。骗子拍卖公司确实是可恨,但是话又回过头来说,难道举牌拍买的人真的就那么无辜吗?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主要原因是我们国内的艺术品无法实现资产化管理。艺术品收藏投资是两种不同的方式,作为一个投资者你也许不是想当收藏家,只想投资理财。但是如果你不知道收藏而直接大价位投资艺术品收藏,必然会输得一败涂地。一个大投资者不知道自己所投资的产品的市场价值,这本身就是投资者的大忌,在这点上,艺术品投资跟其它投资领域毫无二致。从投资理财的角度来说,艺术品在国内是不是理财产品?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它目前还不具备理财产品的属性。但凡是理财产品,它首先是要有公开的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对它进行市场价格评估,有相当数量的同类产品作比较价位,有能够随时套现的流通平台,有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所有这些条件中国艺术品都不具备,所以它不可能成为当前的投资理财产品。那么为什么在国外的艺术品能够成为投资理财产品呢?首先,在国外也不是每一件艺术品都可以成为投资理财产品,能够成为投资理财产品的艺术品数量也非常少,绝大部分艺术品也只是在普通的流通市场中进行交易。第二是有投资理财功能的艺术品已经满足了价格评估所需要的一切条件,虽然这些艺术品并没有可作为比较价格的数量,但是它们在拍卖会上所产生出来的交易价格是能够被全社会普遍认可的,也就是拍卖公司的专家嘴里经常说到的"传承有序",西方国家的大型拍卖公司的艺术品拍卖流通过程都是在全社会的严厉监督下进行的,不存在或者极少存在假拍现象,金融服务机构对这些艺术品的拍卖流程和拍卖价格是可以认可的,因此他们才敢于承担风险,愿意接受它作为资产来进行质押贷款,因此它们也就有了投资理财产品的属性。
艺术品金融的最大瓶颈就是艺术品着市场流动过程中的价格评估,市场价格评估不是某个专家或者行家们的预判,而是实实在在的市场交易行为的历史记录,只有这样的实际交易的真实记录才是体现价格的最直观最有说服力的凭证。西方国家艺术品拍卖活动出现是自由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催生出来的,一种势在保障交易公平的市场行为,由于艺术品本身具有独一性,没有可供参考的流通交易价位,持有者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定价才能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只能拿到拍卖市场上由众人按照公平竞争程序出价竞买,价高者得,这样既可以让持有者能够获得最高的收藏回报,同时让更多的收藏家或者投资人有机会进行竞买,也能够让社会关注到这件艺术品的存在,竟买者也是通过与别人在公开拍卖平台的竞争过程中来认识标的物的市场价值。总之,拍卖活动必须是要受到自由市场的法律法规和社会公众的普遍监督下进行。因此金融服务机构不需要对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进行复杂的风险评估,只要把拍卖公司进行拍卖活动中的一系列文件收集起来进行金融业务审查,质押物的信贷风险基本上都可以解决了。
由于我们国内尚无公平竞争的自由市场体系,缺少对拍卖公司拍卖活动的监督措施,单纯依靠执法机关不可能有能力对所有的拍卖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因此《拍卖法》已经形同虚设,执行根本不可能到位,再加上违法成本太低利益太大,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力,以至于各地的拍卖活动屡屡出现故意弄虚作假行为,金融服务机构对拍卖过程和结果都不予认可。因此不论这些艺术品经历过多少场拍卖,所产生出来的一系列文件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纸。所以,艺术品也就无法实现资产化。
藝術品投资终究是富人的游戏。西方國家的富人們基本上都生活在自己的國内,雖然他們当中的很多人在國外购置一些房地產,但是这些都不是他們的主要產業,西方富豪們的主要產業都在不會外移,因此他們也就比较热衷于本地区的文化发展,收藏藝術品也就成为富豪們回馈社会的一種方式,因此欧美國家的城市中有大量的私人博物馆。建设大量的私家博物馆也就必须要有大量的藝術品展出,因此也就有了藝術品市场的刚性需求,有了连续不断的市场需求也就自然有了不低的市场价格。
反观我们國内,能够移民到国外的富豪基本上都已经移民出去了,还没有移民出去的新富豪們正在外國使馆门前排队,没有资格到使馆门前排隊的人正在为自己的排隊资格而努力拼搏。剩下的一群对未来没有希望的行尸走肉在麻将桌边消磨时光。國内基本上是没有富人了,没有富人的地方,谁會有心情收藏藝術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