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
“小故事”分享会
感
先说瑞阁小姐姐吧
听闻她是学生会主席,她荣获过许多省级奖项,她是个完美主义的姑娘。百闻不如一见,她站在台上时莫名有种亲和力,我被她所讲述的自身经历感染着,同时一种坚定且自信的气场环绕她身旁,让人心生崇拜。她说她曾是个自卑的人,她说她曾充满恐惧。但是她都接纳了,而且她一直没有停歇的是她对自己的高标准,这种高标准使她不管处于怎样的境况都能满血复活。对于那种高标准,亲爱的自己你是否做到了呢?大言不惭说着别人的一大堆毛病,默默的也对自己的各种小毛病耿耿于怀,亲爱的自己你接纳了吗?
感谢分享,感谢于心无愧的大学四年。
然后是林一川和张振
听说他们也有很多丰功伟绩,什么省级的跆拳道大赛,学生会主席,碧桂园实习生,教育行业的创业者等等,优秀到有一种触不可及的感觉。可是站在台上的他们去掉那些标签,手里拿着自己写的稿子在做一场演讲的时候,很真实,真实到仿佛自己走事业这条路也应该不会太差。可是这样的路怎么可能被复制呢。林一川的演讲透露着一种从“体制”中走出来的,但是依旧在“体制”中顽强精进的感觉,就像他曾是井中人,现如今呢?张振的演讲幽默诙谐,皮皮的感觉,但是真的是很亲民的想法了,简简单单的去挣钱,为了父母生病可以承担起,为了让最爱的老人再多活久一点,为了将来的生活更理想。如此愿望,做到的人能有多少?
感谢分享,感谢在梦想道路上奔跑着的幸福的人。
关于朱星魁
从认识朱星魁那天起,他就像一本很厚很厚的书,里面的每一页都是一篇崭新的故事,而且每当你翻一页那些崭新的故事就会令你捧腹,惊奇。这次不知听他多少次讲起孟老师了,一遍一遍的听,一遍有一遍的感悟。有时候真想拥有特异功能,把这四年他与孟老师的所有交集拍成一部电影,拿来好好欣赏。一位人生导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这些成长显得顺其自然了。安静而持续的学习,静待他的再次到来。
感谢分享,感谢遇见。
然后是广印学长
第一次见他是在成长群的线下活动,我首次参加一个人都不认识,但是他很热情的给我介绍他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后来就是考研那个暑假,有时候回想起来蛮心酸的。从那个暑假开始他的眉头就没有展开过,每周的复盘他都为了自己的英语,专业课忧愁,听到他的分享又让自己陷入那种心酸中,好像明明很努力了,为什么成绩还是没有提高呢?但是他从来都没有的放弃念头,一小步一小步,很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终于他绽放了。各大厂家都被他吸引着,期待他成为独一无二的“产品”,同时他也期待着属于自己的星空。
感谢分享,感谢自己将要创造的那片星空。
压轴孟老师
这次分享也许是孟老师以一种仪式感,开启了自己另一段征程吧。写给自己的一封信,当自己拆开时会不会泪流满面?这样的自己就不理性了。以后要像孟老师一样,从身体,心智,选择三个角度出发,周期十五天,记录自己,感受自己的成长。孟老师一直说自己这几年好像停止成长了一样,不敢轻易下定论,但是只知道他把手里的钻石都送给学生了。孟老师曾说过教育是生长出来的,是呀,当你从开始看那一颗颗小绿芽儿,发芽,生长,长出树干,长出绿叶,甚至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你就会明白教育的意义。
感谢分享,感谢孟老师。
思
抱歉把「感」写得太感性了。
自己一点点的思考是,所有的这些光环,这些优秀好像都有一个共性,这个共性是最近一直在脑海里打转的:高标准与自信。
瑞阁因为不喜欢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所以只要是在她责任内的她就尽善尽美的去完成;林一川因为想要在大城市大企业工作的目标,所以就找全资料,做足准备去应对一切未知的困难;广印学长因为对后果的恐惧,与其说后果,不如说是最后那个差劲的自己,所以就奋不顾身,就是干;朱星魁因为受不了自己写的东西很差,做出来的演讲没人听,所以就用各种方式学习,精进;孟老师呢?不言而喻。
由此可以看出高标准与自信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大的帮助。有了高标准,有了自信,剩下的去践就好了。
行
1.早起打卡与每日计划已开始。
2.每周一篇见感思行,每两周一篇给自己的信。
updat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