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小区里一个妹子带着俩孩子过来买东西。
妹子大约二十五六岁,俩孩子都不大,大的四五岁,小的三岁左右。
她们娘三个拿了一堆零食,结账时发现,所有零食基本都是三份。
我打趣问妹子,怎么你们娘三每人一份?
她有点不好意思了,说自己也喜欢吃零食,我看着辣皮还有泡泡糖之类的,问她老公愿意吧?
她告诉我,老公不在家,娘三个偶尔偷摸放纵一下。
结完账之后,那俩孩子主动拿起袋子,把自己那份装起来,妹子拿着自己的,看上去很有意思,各人提着各人的。
发现了一个问题,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父母年轻的宝宝比那些父母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父母要时尚,甚至更灵活一点。
仔细想想,大龄父母心思细腻,看管孩子更加仔细认真,稍微不安全的因素都能看出来,事无巨细的伺候孩子,永远不会觉得孩子大了,一些事情会自己去做,甚至剥夺了孩子动手能力。
而年轻的父母,自己贪玩,玩的跟吃的东西都比较时尚,紧跟时代节奏,带孩子的时候也任由孩子自己玩,比较粗心,有点像是放养。
孩子整天围绕在身边,学会了父母很多东西,玩智能手机,打游戏,学穿搭。
就像今天下午那一堆零食,只要到了四十左右年龄的父母,是绝对不会给孩子们吃的,她们觉得不健康。
而这俩孩子,早已经吃过很多次了,也知道吃多了不好,并且知道泡泡糖不能咽下去,还知道辣条吃了不好,也知道饮料不好。
其实我觉得,只要。也是每天吃喝零食,偶尔为之也不是什么错误。
孩子妈妈教给俩孩子嚼完的泡泡糖吐在纸上,揉成团扔在垃圾桶,不然会粘的到处都是,小宝头发曾经沾过,最后把头发剪了,所以虽然他年纪小,却知道泡泡糖沾人厉害。
虽然吃零食不是好习惯,但是在孩子的童年里哪能缺乏零食,一旦小时候缺乏的厉害,在成年后有可能会报复性的补偿。
可能是缺什么需要补什么。
我小时候老是没鞋子穿,旧鞋子鞋底都老大窟窿眼,只要鞋面看不出,还能穿一段时间,新陈不接,那个时候特别自卑。
猜怎么着,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工资,那个时候好像发了172元,我立刻去市场买了三双鞋子,都是我以前喜欢且没钱买的那种,买完鞋子,还买了一箱方便面,实现方便面自由,想喝两包就喝两包。
那个月还用信封寄给妹妹二十元,也不知道自己还余多少钱。
这是我的亲身感受,现在不可能有这种事情发生了。
其实不管大孩子还是小孩子,给他们一些自主的机会很重要。
就好比那娘三个,如果妈妈说有种零食不可以吃,会不健康,孩子会不会相信,我觉得肯定会信,只要妈妈不吃,孩子肯定不会去吃。
这就是妈妈在平时已经跟孩子处成朋友关系,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娘三一起偷吃零食。
管制很严格的孩子,会躲着妈妈做一些禁止的事情,会比较叛逆一些。
所以啊,四十岁左右的妈妈,要积极跟年轻的妈妈学学,偶尔跟孩子们一起放纵,融入他们。
只有融入,才会心灵想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