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什么类型的写作,都是表达观点。而观点之间存在逻辑关系,合理的逻辑关系让读者会心一笑,反之则会皱起眉头。常见的逻辑关系有三种:相似性关系、时间顺序关系、因果关系。
相似性关系
相似性关系有四种表现:相似、对比、概括VS 举例、概括 VS 例外
相似:汪老师家里住着两个孩子,两人的名字分别是小明和小红。小明读三年级,小红也是个小学生。
相似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共同点,例句中的共同点是年龄。
对比:小明擅长音乐,各种乐器信手拈来。小红则擅长武术,是个打架能手。
对比关注的是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例句中不同点是特长。
概括和举例:汪老师多才多艺,他会弹琴、吉他,声乐和国画也非常不错。
可以是先概括再举例,也可以是先举例再概括。
概括和例外:两个孩子文化课成绩普遍只有及格线水平,神奇的是两人的日语成绩非常优秀,次次满分。
时间顺序关系
先后顺序可以先写后发生的事,也可以按自然顺序写,自然顺序更容易理解。有句英国俗语说的好:“他们结了婚,生了孩子,但并不是以上顺序。”
顺序:汪老师穿上呢大衣,戴上羊绒呢帽,小心翼翼出了门。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最复杂的关系。可以先说原因,也可以先说结果,原因可能导致事情成功,也可以导致事情失败。
原因---->结果:汪老师是个菜鸟特工,当他发现对面有两个人向他走来时,脑子就开始天旋地转。
陈述原因到结果时,如果因果关系不明显可以加上合适的连接词。
如 :因为汪老师是个菜鸟特工,所以当他发现对面有两个人向他走来时,脑子就开始天旋地转。
结果---->原因:汪老师已经开始想象他被抓后是否能经受的住敌人残酷的刑讯,他实在太紧张了。
需要注意的是,放在后面的记忆的效果更明显,所以可以把需要强调的内容放在后面。
原因致使失败:汪老师舍身报国的情怀成了一厢情愿,对面来的只是两个普通的路人。
结果是失败的,后面解释原因。
原因致使成功:汪老师顺利来到接头地点。他不知道的是,暗处的特务其实一直在跟踪他,准备放长线钓大鱼。
结果是成功的,后面解释原因。
归因:汪老师相信他之所以能顺利完成任务,是因为他坚定的信仰得到了神的祝福。
某人相信某人或某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