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亲密关系》之“月晕现象”

《亲密关系》之“月晕现象”

作者: W_美娴 | 来源:发表于2023-03-11 10:24 被阅读0次

            正值三八节,我们迎来读书好时光。女人似花,娇艳美丽。女人如水,柔情万种。女人这辈子,其实想要的很简单。平平淡淡的过日子,安安稳稳的一辈子!

            木心先生曾说:“岁月不饶人,我亦未饶过岁月。”生活有着千般磨难,作为女人时常有口难言,但即使这样,我们也应保持优雅。除了气质和待人接物的优雅 ,更是一份内心的坚韧与从容。有着自己的思想和坚守,哪怕已经千疮百孔,依旧怀有一颗坚强的心,面对命运的挑战。

            今天的读书是《亲密关系》第二章:月晕现象。作者形象地把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比喻成“月晕”现象。代表着不实的光彩,使人分心看不到真正的光源。也就是说我们看人是不客观的,带着幻觉或幻想观察这个人的。TA会让我们觉得满心的温暖,全部很美好,会感觉自己被真爱击中了。就像无数著作和电影中描述的那样,找到了真命的天子。

            “坠入情网的,谁不是一见钟情?”毫无疑问,这是亲密关系里最绚烂的阶段,可同时,也是非理性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我们大概率只看到对方的好,忽视了他的缺点和两人之间可能隐藏的问题。

          但在这之后人们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一开始是相互的吸引,接着擦出火花坠入情网,一旦坠入情网就意味着对对方有过高的期待,然后期待过后就意味着幻灭。

            纳兰词中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美好的爱情为什么到最后变成了幻灭?随着我们逐渐地探索,原来背后的动机是需求。

            克里斯多福教授通过常年对亲密关系的研究发现:人们恋爱的真正原因,和他们自己以为的,往往不是一回事。开始和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背后的真正动机,其实在于需求。也就是说,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大部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我们追求或吸引别人来成为自己的伴侣,是因为我们需要陪伴、了解、照顾、接受、支持、欣赏、抚摸、拥抱,以及相拥而眠。

              “爱与被爱”作为整个人类共同的需求,早在孩童时期就已经萌发了。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的需求,大多源自孩童时代没被满足的某些需要。

              珍·尼尔森博士在有关儿童正面教育的著作中指出,儿童的两大主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这两项需求的根源,同样是“爱与被爱”。当孩子们努力寻找归属感时,他们会发现,要想永远得到父母的爱,在家庭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有特殊的价值。于是,孩子们产生了让自己变得特别的想法。并且必须以一些方式来证明,于是想要变得特殊的欲望也因此产生。

              想要变得特别的欲望,也正是激发我们对爱情渴望的诱因。我们会希望我们会在一个人那里变得不可或缺。但关键在于,这其中有个非常残酷的事实:并没有人能够满足我们的这个需求。

          每当我们要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我们会倾向于伪装自己,尽力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甚至是展现出我们没有的东西。而两人开始交往的原因,很多时候都是误以为另一方拥有了ta所需要的东西。这也是亲密关系很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

            经过整理我们来好好体验,从童年没被满足的需求,到成年的寻爱之路,我们大概会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描绘。

              孩童时代,我们看待外在世界的态度,会对后面的成长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儿时绝大多数的行为,都以归属感和被重视为出发点。一旦我们的行为没得到预期的结果,就会觉得孤单、害怕、绝望,觉得世界缺乏温暖和关怀,这让我们怀疑自己的重要性,觉得自己不够特别,不被重视。

              面对外在世界的不足,幼小的我们会在心中创造出一个幻想世界,在那个小世界里,我们是绝对主角,是独一无二的小英雄,聪明美丽的小公主,受到大家的称赞和喜爱。

            随着年岁增长,这个造梦机器依然在我们潜意识里运转。当我们开始需要亲密伴侣时,也会在心中描绘出一个梦中情人的样子。早期梦中情人的蓝图,就源于我们未被满足的种种需求。我们相信,这个内心刻画出来的理想伴侣,能满足自己情绪和心灵上的所有欲望,尤其是,让我们成为“特别的人”的欲望。我们渐渐长大,需求日益增多,最初的蓝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梦中情人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第二阶段:寻觅。

          在描绘出了基本的蓝图后,我们会用梦中情人的特质作为寻觅伴侣的准则,把可能的对象和梦中情人相比,找到最接近理想型的人,作为自己在亲密关系中追求的目标。

            克里斯多福教授说,他18岁的时候,向往的梦中情人,是个和他手牵手走在路上,即使一言不发也心有灵犀的女人。她既像母亲般慈爱温柔,充满安全感,又像老师一样成熟亲切,还要善解人意、幽默而不失性感。

          然而,年轻的他最终发现,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总会发生冲突。在真正交往的女朋友中,没有任何人能符合他想象中梦中情人的所有特质。并且不管他等待了多久,都没有一个完美的梦中情人出现。

          第三阶段:改造。

    当伴侣不符合我们的期望时,绝大多数人就会着手改造对方,想把对方塑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伴侣。

          克里斯多福教授年轻时就是这么做的。为了让女朋友变得善解人意,他买书给对方看;为了让女朋友在踏青时能跟上自己的脚步,他带她去健身;他还循循善诱,教女朋友怎么做一个亲切的人。他觉得,这不但是为自己好,也是为了对方好,这有什么错呢?

          人们在企图改变伴侣时,一般会采用两种方式:明说或者暗示。有的人喜欢有话直说,撒娇,抱怨,或是用命令式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期望,最常见的就是:“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会怎么样。”目的是让对方证明,他们有多爱自己。

          还有的人不会这么直接,他们既希望对方满足自己的要求,又爱面子,不愿表现出软弱,或是显得自己需求不满;他们还总是觉得伴侣应该猜得透自己的心事,不用提醒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所以,他们用暗示的方式提要求,不说话,摆出难看的脸色,再带些冷冰冰的肢体动作,即使伴侣神经再大条,也会觉察到他们的不满。

        可是,对伴侣的改造计划真的能成功吗?一旦我们执着于此,很快就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四阶段:压力、失望与愤恨。

            亲密关系中,看似只要对方做出一点点改变,就能带给我们快乐。殊不知,想要改造伴侣的企图,正在将亲密关系带进一条通往地狱的路。因为,对他人过多的期望,会让对方感觉不被认可,不被接受,在这段关系里失去了自由。如果我们不能接受伴侣现在的样子,不让伴侣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在地生活,走他们自己想要的路,那么,这就不是真正的爱,而是我们想从伴侣身上索取什么,来满足自己内心的自私和贪婪。

            克里斯多福教授回忆自己曾经失败的婚姻生活,过去,他常用暗示的方式向妻子提要求,擅长用微妙的肢体语言、含蓄的语调表达自己的不满。可惜妻子不会读心术,也没有满足他情绪上的需索无度,这让教授失望至极。他觉得妻子让自己不快乐,所以也不肯对妻子付出爱,两人的关系逐渐恶化。

          我们之所以对伴侣有那么多要求,是因为我们渴望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这说明了两点:

          1,我们内心缺乏爱。我们想要某种东西,是因为我们以为自己没有,只能从他人那里获得。

          2,如果别人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就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觉得世界没有足够的爱,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或者自己不可爱,重新感受多年前有过的失落和挫败感。

          然而,当我们总是期待另一个人来取悦我们时,失望是必然的结果。过度的要求,会给脆弱的亲密关系,施加极大的压力。这个压力是两方面的。一来,我们希望伴侣能有所改变,让自己快乐,这会给对方带来压力。二来,当我们向对方有所要求时,不可避免地也要相应付出,做些什么去符合对方的期待,这同样也会给我们造成压力。

              起初,压力还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对于期待落空,双方只是有些不满或者争执。渐渐地,摩擦开始发展为悲伤、不信任。到最后,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终于演变为愤怒。我们愤愤地想,那个人明明只要稍微做点改变,就可以让我开心,可他却不肯那么做,他真自私啊!对我太不公平了,这份感情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在一段关系里,当期望最终转变成愤恨,也就标志着“月晕现象”褪去,亲密关系即将进入下一阶段:幻灭。

          这就是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月晕。在这个阶段,初坠爱河的伴侣,看到的都是对方的好,也就是关系中会出现“月晕现象”。我们基于自己情绪上的需求,会被对方深深吸引。也因为需求的复杂多变,我们会希望伴侣改变自己,成为我们期待的样子。然而,伴侣并没有责任满足我们的种种期待,随着矛盾的出现和加深,亲密关系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幻灭

          在最初的月晕阶段,当我们对亲密关系感到不满意时,该怎么做呢?要学习放手和接受。

            学习放手,是让我们不要把自己的需求强加在伴侣身上,而是转向自己的内心,去找到真正需要的东西。学习接受,是让我们接纳本来的自我,明白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本身就拥有需要的一切。那些我们渴望的事物,比如快乐、自尊、安全感和其他许多东西,都不需要经由别人来实现,我们完全可以从自己心中发现它们。正所谓:骑士之所以找不到圣杯,是因为圣杯就藏在他们自己心中。

          当你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需求之后,问问自己,愿不愿意不再把满足你的需求当成是伴侣的义务?愿不愿意寻求内在的力量,自己满足自己的需求呢?事实上,生而为人,我们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当然值得被爱,无须依靠伴侣的行动来证明这一点,我们自己就可以好好爱自己。

            今天,让我们以节日之名,重新审视自己。从女儿、母亲、妻子,到女教师、女医生,无论我们拥有怎样的家庭身份、社会身份,我们首先是“自己”。从妇女节这一天,到日常每一天,给予自己更多关心和尊重,成为自己、成就自己,每一个当下的自己都将拥有精彩的人生。

       

    第三次共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密关系》之“月晕现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oo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