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学记》第十三条: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第十四条: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第十五条: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说实话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上是很生涩的,反复读了几遍,对于有些文字还是理解不了,没有办法只有去查看释义,我想自己的文学功底还是太浅薄,需要我下一步重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底蕴了。
认真学习完这三条,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安易;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安易,学生又能独立思考,就是善于诱导的结果。)
师生关系的和谐是教育发生的关键。
今天正好看到了一个视频,是旷智勇老师《好的老师比教育模式对孩子更重要》,也曾经拜读了詹大年校长在第六届中国家长大会上做的演讲《好的关系,才是地好的教育》
这两位老师的理念都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和思考。
我们一直在向外追寻好的教育资源、好的师资力量,希望给孩子们更高的平台去起飞,但是我们恰恰忘掉了真正的教育就是人和人的和谐关系。家长和孩子的和谐共处,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好,这才是真正发生的教育。但是浮躁的我们很少内省我们自己存在的教育问题。
今天在读了《学记》这一条建议之后,我突然发现优秀的教育理念都是相通的,别管什么时代的老师,别管什么样的学生,只要我们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家校之间的关系和谐了,我们三方面不就能够获得教育的幸福感了吗?何苦再对外苦苦寻求呢?
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有时候当我把专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和考试上的时候,我的脾气是暴躁急促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会对孩子们大发雷霆,我还美其名说是为了孩子们好,但是现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我愚蠢的行为,难道不可笑吗?我只不过是为了让他们考个好成绩而已,这是关心爱护他们吗?他们从语言上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开始对我的暴跳如雷变得冷漠麻木,最终我们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但是当我抛却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看,把每一个孩子当成独立个体的人看待的时候,我看到了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我在课下和他们沟通开玩笑,我在他们不高兴的时候去关心安慰他们,我给他们写生日祝福信,和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我关心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每当我的心态转变到这样的状态的时候,我发现了教育的美好和幸福,现在想想也是我们关系和谐了的原因,正像詹大年校长说的那样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
我想在以后的教育中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蹲下身子成为孩子们心灵上的朋友,在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我相信我们会彼此成全,让我们看到教育和生命的灿烂绽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