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凉池畔》

《清凉池畔》

作者: 道山寺 | 来源:发表于2017-03-06 09:43 被阅读0次
阿 姜 查 ·尊 者

以法为赠礼

      当我们遇到好的禅坐机会时便会盘腿而坐,右腿放在左腿上面,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保持背部直挺,然后对自己说:“现在我要放下一切的负担和烦扰!”不要有任何的事使你挂虑了,在这个时候,把一切忧虑都抛开吧!

         现在,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开始吸气和呼气。这时————在做观察呼吸的当下,不要刻意使呼吸拉长或缩短,不要使它变强或变弱,只要依正常速度,自自然然地进出就可以了,等到“正念”和“自我觉醒”,从心中升起时,便能清楚的明白这吸气和呼气了。

         放轻松,什么都不要去想,不须想东想西,唯一要做的事是将注意力放在吸气和呼气上,其他一概不管!保持正念,专注的呼吸的一进一出上,注意每一个呼吸的开始、中间和结尾。吸气时,气的开始是在鼻端,中间在心藏,结尾在腹部。呼气时正好相反,气的开始在腹部,中间在心脏,结尾在鼻端,开展对呼吸的觉知:一在鼻端,二在心脏,三在腹部,然后,反过来是,一在腹部,二在心脏,三在鼻端。

     投聚“注意力”在这三点上将可解决你一切的烦忧,只要不想其他的事,保持你的注意力在呼吸上,此时或许会有别的念头进入心中,它会想到其他的主题而分散了你的心,但可别理他,只要再次的持好呼吸当作你专注的对象就行了,心,也可能会陷入分析和探讨情绪当中,但是继续修行吧,继续不断的在每一个呼吸的始,中,末上保持分明。最后,心将会无时无刻的在这三点上了知呼吸,当你如此修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心和身就会习惯于这种工作,疲劳将消失,身体会感到更轻安,而呼吸也会变得越来越细密,“正念”和“自觉”将能保护住心,而且好好的看守它?

                                             阿 姜 · 查  尊 者

忏 公 上 人手绘西方三圣

良因法师曰:

       佛陀说:末法时代有两种甘露法门,一者是数息观,二者是不净观,在此先介绍第一甘露法门————数息观。

        对于平常攀缘惯的心,数息是很好的安心法门,如果我们修净土法门,可以依着印光大师的开示,将数息配合“三、三、四”的节奏来念佛,渐渐的心就稳定下来了。

      刚开始要观心,或者观察呼吸,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想一想平常妄念纷飞,焦虑不安带给我们的痛苦,这样的投资绝对是值得的,更别说可以解脱轮回,那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如尊者所述:“把一切忧虑都抛开吧”,这是修行时的重要善巧。既然修行了,就安住在修行的当下,不要对过去、未来焦虑不安。纵然现在妄想很多,也不要现再这样焦虑了,一心就是修行吧!在所缘境上,专一而相续的安住。于稳定的心相续中直驱涅槃吧!

相关文章

  • 《清凉池畔》

    以法为赠礼 四 当我们遇到好的禅坐机会时便会盘腿而坐,右腿放在左腿上面,右手放在左手上面,保持背部直挺,然后...

  • 《清凉池畔》

    序言 纷扰尘世间,我们营营碌碌的追赶着,赶往一个看似能给自己带来安乐的目标,却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下一段行程...

  • 《清凉池畔》

    阿姜·查,泰国东北著名法师,生于西元118年,1992年元月圆寂,幼年入道,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

  • 《清凉池畔》

    以法为赠礼 二 让我解释的更清楚些,现在我们正坐在平静的森林里,这儿,如果没有风,树叶会保持原状静止不动,而假...

  • 《清凉池畔》

    以法为赠礼 三 “心”是什么?心并不是真的什么“东西” 依照传统上的说法,心就是那个能够去感觉或意识的,...

  • 周勇//9.14白露八日//声声慢·秋桂送芳曲江香

    题记:秋风过,送清凉。穿过曲江池畔,遥望片片金黄。鸟儿摇碧玉,金菊迎秋放。湖边小路,飘来沁人香。寻香,见满树...

  • 池畔秋思

    蓝天如洗秋阳暖, 漫步遐思小池畔。 绿竹轻拂白云影, 锦鳞翔游自怡然。 恩怨情仇红尘事, 得失去留如云烟。 拈花一...

  • 路经池畔

  • 曲江池畔

    谁擎纸伞经过,惊扰世外烟蓑,你消失以后,心事锁空楼,绝笔留下一首,让人读到白头,往事不忍戳。 从前听别人问有没有一...

  • 天净沙. 池畔

    园林绿水蒲葵。日斜枝密余辉。草颤金鱼戏水。立身如寐。内心何事萦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凉池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py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