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不转,难免生锈;人体不动,难免不适。
两个多月中严重缺少户外运动,肚腩隆起,腿如灌铅,这不是什么好现象。
随着大势向好,俺也得把用于锻炼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无奈手头事情不少,在可以走出小区后,有心出去走走,却还是蜗居在家里。
本来手持72小时HS检测合格证明就可以畅行无阻,由于没有特别的理由需要出门,以至于6月4日晚上7点多采样后到昨天(6月8日)都已经96小时了。
我在终于把相对紧急的各种事务处理后,由于一直在用电脑,6月8日下午就感觉右肩有明显的酸痛感,又考虑HS检测间隔时间已经超时了,决定在晚上出去迈一迈腿、甩一甩胳膊、扭一扭身体。
我散步不习惯在马路上游荡,最近重新恢复了车水马龙的景象,噪音多了,粉尘多了,人多路窄也不适合边走边思考问题,而且,稍不留神,可能还会有安全隐患。
到哪里去?
首先当然得离家近,其次相对僻静,第三要有相对空阔的区域,第四就是沿途有风景。
如此看来,就只有四个选择了:一是离家约1200米的单位;二是离家约700米的公园;三是离家约500米的生态城;四是离家约1800米的苏州河绿道。
单位目前可以进但进去后至少一周才能出来,选择这个有点得不偿失;虽然有其他部分公园已经开放了,但俺家边上的这个公园规模大,客流量大,目前还没有开放;绿道略远,跑来回加上在那里逗留一会,恐怕时间得一两个小时了。于是,俺选择去生态城走走。
这个生态城面积还是比较可观的,具体多大,倒没有留意相关数据。我通常在每年6-9月份而且一般是晚上7-8点经常在生态城散步,平时去目的性比较强,就是走路,倒没有特别留意里面的风景。
昨天在小区用7、8分钟完成HS检测后就直奔生态城,此时已经是晚上6点多。申城在东海之滨,此时又正值仲夏,早晨天色亮得比较早,天黑却比较晚。这时天还比较亮堂,所以一路风景都可以尽收眼底。
虽然生态城近在咫尺,但俺这次重返生态城却至少有半年了。这次来,第一眼就发现靠近主干道的一侧的一排建筑物全部拆了,至于为什么拆不得而知,在离马路约30米宽的区域全部置换成为一排排的树木。这些树木目前还比较矮小,若干年后,假设十年树木,就会绿树成荫了。
然后我沿着与主干道垂直的一条马路进入生态城,在走的过程中发现生态城只要是靠近马路的地方,都有宽10-30米的绿化带。这样一想,或许就可以解释靠近主干道的那些建筑物被拆的原因了。
偌大的生态城里,有几幢写字楼。这些写字楼至少有30层高,每栋楼的间距至少有150米。在生态城中到处是花草树木,还有6、7片大草坪,5、6个喷水池。如果算绿化覆盖率,估计至少得有70%甚至80%。
在刚进入生态城时,听到有小青年在叨咕杨梅,我循声望去,发现有不少杨梅树,有的已经结果。走到一个拐角,居然发现有一个中年一个还年轻的两个男子在采摘杨梅,看我不苟言笑地走过去,那个爬在树上的中年男子以为我是管理人员,不好意思地下来然后灰溜溜地离开了。
生态城里的草坪很多,有一片草势尚可,草坪上有一些鸟儿在觅食。转了一圈后,看到更大的草坪如同冬天的枯草,仔细一看,原来是刚刚修剪过了,边上还有告示牌,提醒人们不要踩踏草坪。
据说水能够聚财,生态城里随处可见人工建造的喷水池。我平时散步的时候,在走累了的时候,往往会坐在大理石制作的石板上,抽一袋烟,然后侧耳聆听哗哗的流水声,任由水珠飘洒在身上。
生态城里有一些小路、栈道,蜿蜒曲折,曲径通幽。到了夏天,遛狗的、吹笛的、放歌的,应有尽有。当然,更多的是行色匆匆的行路人,他们在这个天然氧吧呼吸着新鲜空气,还可以无所顾忌地四处快步走。而写字楼楼宇灯光璀璨夺目,五彩缤纷,使得整个生态城在夜空下显得极为静谧、雅致。
如此看来,那些写字楼就成了生态城中的点缀,而生态城也俨然成为这些写字楼的外包装。城中有景,景中有人,人创造了生态又使生态城充满了灵性。这种人与自然、城堡与生态的完美融合,或许就是未来生活与工作双栖并相得益彰的一种样态。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