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过来叫阿姨。”赵琳对路过客厅的女儿说道,可是依依看了妈妈一眼,径自走去厕所。
等依依从厕所出来,赵琳再次说道:“依依!过来和阿姨打个招呼呀。”依依还是没有做声。
赵琳有点生气的说:“你这个孩子怎么不听人说话呢!这样太不礼貌了,阿姨是客人,你不打招呼,别人怎么会喜欢你呢?”
这时依依轻声叫了声“阿姨”。
赵琳一开始提要求,依依却没有反应,最后赵琳说:“不打招呼,别人不会喜欢你。”这就给了依依一个行动的理由,因为每个孩子都希望被人喜爱,所以依依顺从了妈妈的要求。
哲学家威廉姆斯认为,行动的理由要成为激励行动发生的理由,就必然发端于行动主体的某一欲求。同时,每当主体拥有某一欲求之后,也必然能够生成为满足欲求而采取行动的理由。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理由。
那么,如何有效的提出要求,给孩子一个行动的理由呢?那就是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什么是影响力呢?
影响力通俗来讲,就是用别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明明是一个问题,有些父母说出来,就容易让孩子接受,也会去响应;而另外一些父母说出来,就会令孩子反感,连理都不想理。
那些说话让人舒服的人,很明显能够更好的影响他人。
罗伯特·B·西奥迪尼是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西奥迪尼博士在《影响力》一书中,为我们解释了那些乖巧地顺背后,隐藏的6大心理秘笈,这正是一切的根源。那些总是能熟练地运用它们的父母,孩子总会乖巧就范。
一 互惠
在一些糕点店里,经常会有一些试吃的糕点,当我们吃完以后,就会不自觉的买一些回家,其实这就是互惠的原理。
互惠的心理原则就是先给出一些小恩惠,让人产生亏欠感,而其伴随而来的就是亏欠还债感,在这种心理机制下,人更容易达到对方的要求。
在和孩子相处中,我们也可以巧妙的运用这个方法。
例如让孩子收拾玩具,父母可以这样说:我帮你收拾床上的玩具,你收拾客厅的玩具,怎么样?这就是互惠式让步法。
父母也可以这样说:房间太乱了,你把玩具收好。孩子第一反应肯定会反对或者拖延,接下来父母就可以接着说:这样吧,我帮你收拾沙发上的,你收拾地上的。像这样,先提大要求,在提小要求,就是拒绝–后撤法。
二 承诺和一致
当我们买完彩票时,总是感觉自己买的肯定会中奖,其实这也是一种影响力,那就是自己选定的是一种承诺,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潜意识就会要求我们和自己所承诺的表现出一致,所以买之前会忐忑,但买以后就莫名的自信起来。
所以,有一条重要的心理学原就是:公共承诺往往具有持久效力。
想要孩子做一件事,就要想办法让他心甘情愿的做出承诺。
就说学习这件事,我和闺女说,我们玩抽奖的游戏吧?抽到什么,都必须去做你。闺女欣然同意,并和我一起把各个学习任务写成小纸条。结果真的喜出望外,无论她抽到什么任务,就能够很开心的完成。
这就是抛低球(孩子喜欢去做的事),给她甜头(让她自己抽奖),最后自己做的决定自然接受起来更容易。
三 社会认同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这则故事本意是告诉我们环境影响个人的成长,这也是心理学中的“以众”效应:个人在群体中特别受强烈群体价值观影响。
给孩子找好榜样,带孩子和优秀的孩子一起玩耍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我邻居无论给孩子报钢琴班还是舞蹈班,都是全市最好的,虽然一年要贵几百块钱,可是孩子学习的效果也有目共睹,孩子的兴趣更高,对自己的要求也高,只要邻居说:你做的不到位,看谁谁谁在班级群打的卡是这样的。孩子基本不会讨价还价。
四 喜好
很多给老人推销保健品的人,总会想方设法的去关心和讨好老人,当老人产生好感以后,在提出购买要求,简直无往而不利。
这就是影响力的另一个武器:喜好。
当自己所喜欢的人提出要求,人们顺从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就拿孩子挑食来说,我闺女特别喜欢冰雪奇缘里面的爱莎公主,说她的裙子穿起来很漂亮。
每当她挑食的时候,我总用遗憾的口气说:如果你挑食,就会营养不良,以后怎么能和爱莎公主那样穿漂亮的裙子呢?
闺女每每也会吃下很多不太喜欢的事物,而且还会说:我要多吃点。
五 权威
心冠肺炎期间,只要标有钟老标题的文章,就会点击量暴增,这其实就是利用了权威的力量。
我们中国人具有服从权威的特质,对于孩子来说,老师就是权威,优秀孩子的行动方式也算是一种权威。
就如之前我说的抽奖游戏,有一天我没有和闺女商量,自己加上了背古诗一首,闺女抽到以后就不乐意了。
后来我解释说,老师前几天在网上新发布的任务,我忘记和你说了,而且xx已经在学习群背了一首古诗了。闺女就安然接受了。
六 稀缺
英国作家切斯特顿说:不管是什么东西,只要你晓得会失去它,自然就会爱上它了。
用古人的说法就是:物以稀为贵。
记得以前小米创始人雷军就采用了饥饿销售法,让小米手机迅速让大众接受。
其实,人天生就有逆反心理,越是得不到的,越是希望得到。
有很多父母总抱怨孩子不好好吃饭,其实就是家里吃的东西太多,记得一个医生告诉一个年轻妈妈:把家里所有零食包括水果全部撤掉,除了吃饭什么吃的也不要给孩子,一个月孩子就能好好吃饭了。
这也是利用了稀缺原理。
孩子越大,越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拥有这个能力的孩子,都将成为优秀的人。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越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对大人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为了孩子能够成为更优秀的人,父母必须不断的成长,成为更有影响力的人,这样就能和孩子托起更广阔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