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历史上知名作家的一些思考

关于历史上知名作家的一些思考

作者: 李思服 | 来源:发表于2022-07-01 23:48 被阅读0次

    一个作家的文学成就重要,成长经历同样重要。如今几乎所有的视频号发的研究作品的内容,都是泛泛而谈。在我看来,经历是作家们能成为文豪的核心经历组成部分——特别是经历中的苦难成分,苦难一定是灵感的源泉,然而大多数分析者总是千篇一律、文绉绉的阐述他们成长、文学技巧,然后给听众制造一种幻觉:听听这些就能理解他们似的。

    为什么作家发疯的发疯、自杀的自杀、性取向异于常人?因为这就是真实的他们,凡是不侧重于告诉读者这家的真实的行为,在我看来,都是对他们历经的苦难和求而不得的不屑。一个作家往往是经历在前,作品在后。读者不可能从作品推断经历,只能从经历揣测作品构思的动机。只有结合具体经历,才能说说为什么会写出这样的作品。

    在我看来,一个分析作家和作品的视频应该尽量减少以下三点内容:

    1.自己的事情;

    2.书的大概内容;

    3.个人感受;

    且不说书的大概内容,如果想要了解,去豆瓣一搜,书的大概故事就出来了。至于自己的事情和个人感受则因人而异,有的人会在视频里讲自己与这本书的遭遇过程,自己的小故事啥的,讲得好的也很吸引人,在于制作者在视频构造中的比例设置吧。唯独不妥当的做法是,阉割掉作者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对其人生有重大改变的经历,如果这些信息都轻飘飘的带过,那我们看到的文豪,就只是被腌制了、调味了的文豪,不是真实的历史上的人,而是被化了妆、P了图的符号罢了。就比如很多分享都不告诉听众——太宰治是大地主家的少爷,三岛是高官和贵族结合的后代,屠格涅夫和托尔斯泰从生到死都衣食无忧,也不告诉别人安部公房出生在中国,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师徒关系是建立在两家是世交的基础上…

    再比如鲁郭茅巴老曹,鲁迅(1904年去日本东北大学留学),郭沫若(1914年1月,在大哥郭开文的资助下赴日本留学),茅盾(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巴金(1927年1月赴法国留学),老舍(家境贫寒一些,不过也能在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能力是很强的),曹禺(1929年,29岁能由南开大学转入清华大学)…不觉得这些人的经历都很传奇吗?为什么他们能在20世纪初,年纪轻轻就做到哪怕是今天的年轻人,大多数都做不到的事情(考名校、留学、转校)?什么样的家境和成长历程造就了他们成为文豪的人格和创造了他们成为文豪的机遇?

    我认为一个读者要思考的不仅是作品里的内容,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能成为这样的人,现在的很多分享,恰恰避开了作者的家境富裕与否、具体挫折、特殊机遇,这种分享是有保留的分享,总不回答最关键的问题——他为什么能成为他?

    我们要去思考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很难出大文豪?原因在哪里?欧洲和俄国就算了,为什么日本和拉美,以及区区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都能有这么多风靡世界的作家?而我们的大家巨匠呢,今安在?

    至于网络,网络就好像三室一厅一样,钥匙都在用户手里,你想去浪荡的房间,还是想去思想深刻的房间,一个人完全可以长期不登录各种娱乐账号,也可以登录的同时看真正有帮助的东西,网络不过是助推器,它对我们的欲望进行煽风点火罢了,欲望是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历史上知名作家的一些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uh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