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刘长卿彻悟人生,待客用心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刘长卿彻悟人生,待客用心

作者: 来点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7-30 09:46 被阅读0次

    穿越时空,思念沉沦。四海漂泊,落叶归根。生命不知来自何方,亦不知去往何处。我们知道的,也仅是一个过程,而且难以被把握。人生痴狂如此,颠倒之间,多少超尘拔俗,多少迷醉红尘。答案在心,天心月圆。

    《酬李穆见寄》

    【唐】刘长卿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

    此诗写于刘长卿任睦州(今浙江建德县)司马之时。李穆,刘长卿的女婿,有《寄妻父刘长卿》诗:“处处云山无尽时,桐庐南望转参差。舟人莫道新安近,欲上潺湲行自迟。”这首诗当是回复,以诗作信。思路万里,飞鸿迷途,且酌老酒几杯,唤取知己同醉。

    “孤舟相访至天涯,万转云山路更赊”,对访客不远万里而来情景的描写,这些画面都是基于诗人的想象之上的。这个想象却具有现实性:一艘孤独的船只,航行在漫长的水路上,如此不辞辛苦,只为与亲人相会;辗转无数日夜,云山相阻,道路愈发显得遥远。然而又如何,思绪一直在,向往永远存。

    在这里,“孤舟”的突出性十分明显,很是鲜明地指出了李穆没有办法将妻挈子,常来常往,一同前来探望自己的岳父。只有在有限的条件之下,偶尔前来探望。至于原因,却被“天涯”和“万转”一一道出,这是天堑,是由于遥远的路途,亲人之间想要往来很不容易,非经历千难万险不可抵达目的地。

    古人喜欢说“咫尺天涯”,形容相见的不可能性。其实这种对于困难的妥协,或者说来自于内心的某种强烈的期盼,很能说明古代交通来往上的艰难辛苦。固然距离可以产生刺激性的美感,也能够积攒浓郁的情感,从而实现诗学意义上的领悟,可是现实中存在着的问题、时空上的阻隔总是没有办法解决掉。

    “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至此,诗人回归自身状况,满怀期盼之情,等待着亲人的到来。在此,这些热烈似火的画面,仍旧只是诗人的想象。把破败的柴门整理好,以便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去除阶面上的青苔,打扫干净飘满的黄叶,俗话说得好:“穷干净,富邋遢。”家,即使再贫穷再困苦,也不能丢掉满满的热情。

    我们通过“柴门”可见诗人居住条件的简陋,又通过“青苔黄叶”觉察交际上的缺乏。虽然诗人是贫穷的,可在字里行间,洋溢的倒是如火的待客之心。他并没有因为自家物质上的困难,拒人于万里之外,或者冷面相向,而是怀抱着满腔热忱去除青苔,扫落叶,以洁净的环境来“迎远客”。扫除的,还有心灵上的尘垢。

    实际上,这两句是对李穆来诗的回复,一切都建立在想象之上,是对上两句的延续。他想象了远客来访旅途上的困难,这是天然的,无法清除的;也想象了客至之后的欢迎情景,用情感上的丰满来祛除物质上的贫瘠;于细微处见真情,每字每句之间都蕴含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

    诗到尽处贵真诚,有此二字便足够用了。花里花哨的技巧,有时候会喧宾夺主,成为阅读上的障碍物。本诗放弃了诸多的奇妙写法,把对亲人的热诚和惦念融合到字句里面,让人形成更为理性的思考,体味着诗人蕴含深沉的情思,还有无比沉重的莫可奈何。

    如果需要寻找一个妙招,那便是诗人在全诗都运用着自己丰富的想象能力,细腻地构造着远客旅途上的困乏以及自家清贫的现实遭际。这种想象力并非天马行空,而是脚踏实地,建立在无比真实的基础之上。正因如此,诗作才能更为令人动容,值得反复吟诵,耐人咀嚼,余韵悠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刘长卿彻悟人生,待客用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uq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