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笔一支,不曾书尽人世繁华,不曾言尽悲欢离合,也不曾叹尽社会险恶。若意有所指,笔之所向,却也是只道寻常。
我有笔一支,其锋一寸短,抬手书白纸,留黑墨几行。
在我看来,所谓“文化人”正好有两类。其一写稍有感触,便笔随心动,信手拈来,张口就是一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而其二,则是书读多了,绩效高了,却把事儿都压在心底,只等着别人夸他们一句懂事,然后笑了笑,不以为然的样子。可能有时还会在心底诽讥第一类人:无病呻吟,都是作业太少还是工作不够累了?
在我看来,“文化人”有两类,“不文化”的人大概也有两类。一类,坐井观天,不听,不看,不学,却也爱与在井边短暂停留的飞鸟高谈阔论。另一类,则是啥都好,只是书读了太少。为人或有趣或死板,言谈不敢称高,只谦虚地说自己是“文学”山脚下的一个朝圣言——才刚刚入门呢。
在我看来,我个人,可能以上四类占了有三,除第二类“文化人”外,其余的我都占全了——没事喜欢写写文章,发发感慨。既有五音不全的诗,也有敢于对现实吐一口浓痰的散文或故事。只是书读的少也是实话,除了偶尔灵感来潮外,写的东西都貌似不尽人意?而偶得的灵感也总被各种各样的原因错失了,没及时留下。等到提起笔来,才发现脑子里已是空白一片。
我有笔一支,灵感三寸长,时消过渐短,与烟续两行。
转瞬即逝的灵感,抓住了,便是点燃了一支三寸的香烟。灵感在云缭雾绕中渐渐消逝,人也却没法把已经吐出的烟雾,再给吸回去了。把握灵感,是很多人都提过的,写作的关键之一,而具体怎么做,在别人口中,无非是些玄之又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方法罢了。
而今天,恰巧闲来无事,我也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把握灵感的方法。
每当错过的灵感被燃至仅剩末尾时,我都会带上一盒香烟,一个打火机,独自一人走到浴室,点燃香烟,沉醉在吞云吐雾中。或许抽烟确实不是个健康的放松方式,但对我而言,这样的消遣确实有助于我静心凝神,进入平静状态,更容易把握仅三寸的灵感。
对我来说,也正是三寸长的香烟,一支皆一支的点燃,也把我仅三寸不到的灵感,三寸三寸的化作云烟,延长在了脑海。不过,我要说的“把握灵感的方法”可绝不是抽烟。香烟只是个人的一个引子。真正的生效原因,在于心理学里常提到的“催眠”——自我催眠。
弗洛伊德曾把意识划分成三个层面,也就是“精神分析”专题里常提到的“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完全不可知的”,也就是潜意识。而自我催眠要做的,正是主动引导意识达到前意识(记忆),最后让前意识自行在“不可知”环节中进入“完全不可知的”潜意识。
具体,简单举例来讲,就是首先要告诉你自己,有这么一个东西能让你恢复平静(就比如我是香烟)。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暗示过程。只要你坚持自我暗示,不知不觉中,你所想的内容自然而然也就刻录到潜意识。而之后借这样物品或事件发生,也就自然而然作为一个触发点(引子),让你达到触发结果,也就是上面说的平静。
再说简单点,就是单纯一句话:“信之则有,不信则无。”简单的“自我暗示”和“经典条件作用”的操作方法是类似的,而具体什么是“经典条件作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
顺带一提:写这篇文章虽有初衷,可真正上手时却也是随心所欲。所以,请各位莫要以看待作文的眼光,来审视我的这篇文章,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