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可能不知道的《雨人》编剧和他残障朋友的故事,比电影更动人!

你可能不知道的《雨人》编剧和他残障朋友的故事,比电影更动人!

作者: 星儿守望者 | 来源:发表于2023-09-19 14:29 被阅读0次

《雨人》,是一部大家没看过也听过的经典自闭症主题电影了。今天我们不聊电影,想和大家的是《雨人》编剧巴里·莫罗的真实经历,这一段经历,也促使了《雨人》的诞生。

▲巴里·莫罗

窗台上的挥手哥

上世纪70年代,莫罗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上学。

一个冬日的夜晚,他去接在俱乐部里做女侍者的妻子贝弗莉下班时,看到俱乐部楼上窗户边,有一个男人笑着冲他挥手。莫罗条件反射似的也挥挥手。

没想到这一挥手,就像默契地开启了某个神秘仪式

每天晚上莫罗来接妻子下班,“挥手哥”就站在老地方等他,两人相互挥手走完这一套流程。

莫罗感到困惑,这位“挥手哥”究竟是谁呢?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贝弗莉告诉莫罗,“挥手哥”是俱乐部上夜班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清洗烤箱。她说,“挥手哥”有智力障碍,但人非常友善开朗

虽然还没有说上话,但莫罗也算认识了“挥手哥”,知道了他叫比尔

行礼时要脱掉假发

在贝弗莉所在的俱乐部举办的圣诞派对上,莫罗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挥手哥”比尔。

他好奇地走向独坐的比尔,和比尔打招呼。

比尔又如何应对呢?

他缓慢地、慎重地站起身,左手脱下头上那顶油亮的、被发胶凝固的假发,同时伸出右手去和莫罗握手。

莫罗和比尔相见甚欢,一起喝酒、一起畅谈。比尔很坦诚,对莫罗有问必答,但他说起话来天马行空,话题跳来跳去,莫罗必须非常专心,才能捕捉到比尔语言的踪迹。

尽管除了莫罗,其他人都不怎么搭理比尔,但比尔似乎很享受这个派对。他开心地观赏着人们跳舞,在临近尾声、疲态流露时,他还掏出一把口琴吹起了美妙的舞曲,一下子又让氛围躁了起来。

莫罗看着比尔快乐的样子,也留意到了他一口烂烂的牙齿,和不太灵便的腿,还有脖子上肿起的甲状腺肿瘤

地狱里的43年

在派对上,莫罗断断续续了解了比尔的过去。

比尔的父亲早逝,在他7岁时,他被学校校长判定为“弱智”,尽管母亲一再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她还是被政府收回了对儿子的监护权。

比尔被送进了州立法里博弱智与癫痫学校——一个堪比地狱的地方。

比尔在那里饱受忽视与虐待。母亲在最初的几年里,还会给比尔寄食物和衣服,也曾经费尽心思想接比尔出来,想看他一眼。但在改嫁移居他国之后,母亲这个人就彻底从比尔的生活里消失了

比尔过着悲惨的生活,落下了一身的病,整个人也脏兮兮的。

但多么难得,在这种生存环境下,比尔却孕育出一颗热情友善的心。

他积极地照看着那些情况比他更糟糕的“病友”们。有天晚上,和比尔同病房的人癫痫发作,比尔赶紧去找护理员。护理员喝得酩酊大醉,好梦正酣之际被比尔吵醒,非常生气,竟然粗暴地一把将比尔扔下楼梯,同时不知道是出于残暴还是最后的理智让他紧紧拽住比尔的头发。

惨剧就是如此发生的——

比尔摔伤了腿,没有得到良好的医治,成为顽疾;

比尔失去了一大块头皮,再也没有了完整的头发。

比尔在“地狱”里度过了漫长的、痛苦的43年,久到他都忘记了自己待在一个无比渺小的地方,却没有磨灭他的善良和希望。

因绑架被告上法庭

“地狱”们因为家长们的极力抗争与改革,最终被摧毁。比尔也因此重回他阔别几十年的“墙外”世界。

幸运的是,在这个世界里,他遇到了自称“不是高尚的利他主义”的莫罗,莫罗并不认为自己和比尔的友谊是建立在同情的基础上,而是他认为比尔“有趣”

真诚、热情,心无杂念,可以吹出好听的口琴,从不伤害他人——

谁能说这样的人不可爱呢?

圣诞夜派对之后,莫罗和比尔的友情快速升温,年龄未能成为他们的隔阂,智力也不阻碍他们的交心

莫罗成为了比尔生活中的得力支持者,他带比尔看腿、看牙,改头换面做造型。

但是生活总不是那么容易,莫罗为了谋生要去爱荷华州,而因为法律上的问题,他没有权利带走比尔,比尔的监护权仍然在明尼苏达州政府。

一对好朋友就此别过。

一段时间后,莫罗接到电话,说比尔倒在街边被送往医院。

莫罗急忙赶回,看到比尔的腿伤恶化,他提议让医院做义肢或安排复建,医院却以比尔是智力障碍人士而拒绝。

莫罗心一横,带比尔去了爱荷华州,和自己共同生活。

官司紧跟而来,明尼苏达州认为莫罗无权带走比尔,控告他绑架。

怎么办呢?

莫罗迫切地想在法庭上,成为被认可的比尔的监护人。

法院的人感到奇怪极了:非亲非故、无缘无故,你这个有着大好前程的年轻人,干嘛要带着这个年龄是你2倍还多,智力有问题,一身是病的人?

比尔却当庭发表了令人一番令人意外的“祷告”:

主啊,谢谢你赐给我这么好的老弟,巴里·莫罗先生把我照顾得很好。我有只鸟叫丘比,我现在这样很好,我绝不想再回到那鬼地方。主啊,你懂我的。

算不上机敏的发言,也不是华丽的辩词,但打动了法庭。莫罗从此可以“合法”地照顾比尔了。

在《雨人》之前的《Bill》

莫罗带比尔治疗腿伤,给他寻找住处,还找到一位富有爱心的教授帮助他。

最终他们帮助比尔在爱荷华大学开了一家小小的咖啡店

——狂野比尔咖啡屋

▲比尔

这间咖啡屋专门雇佣身心发展障碍的成年人,让他们自食其力。

比尔并不善于经营,时常为咖啡报出离谱的价格,但生意还是慢慢做起来了。

他在这里过上了规律、美满的生活,友好的环境让他自身也获得了快速的进步

后来,莫罗以比尔为原型,创作并筹备拍摄了电影《Bill》(中文名字译作:冷暖人间冷暖情)。《Bill》斩获诸多奖项,其中就有艾美奖和金球奖。

▲电影海报

比尔受邀代剧中扮演他的男主角登上金球奖舞台领奖,再次小秀一把他的口琴技艺。

再后来的后来,晚年的比尔安详地坐在自己家的椅子上,闭上了双眼,与这个曾经折磨他、抛弃他,之后又欢迎他、善待他的世界,告别了。

莫罗继续关注着弱势群体的生活,在《Bill》获得成功之后,他历经各种困难创作了《雨人》,成为影史经典。《雨人》的主角身上,仍然有一些比尔的影子。

那,狂野比尔咖啡屋还在吗?

还在。直到几年前还在营业,现在变成了一个社区空间,让学生们在此实验、研讨,主题仍然是对社会边缘群体的支持与包容。

比尔让我知道,不仅他这样的人需要社会,社会也需要比尔这样的人。

——巴里·莫罗


参考资料:

史蒂夫·西博曼《自闭群像》

维基百科

爱荷华大学官方网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可能不知道的《雨人》编剧和他残障朋友的故事,比电影更动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wnvdtx.html